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1982年,中国引进“外智”的主要对象,经历了从深谙现代企业管理的专家到精通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专家、从社会主义阵营的学者到西方学者的变化。这说明中国(     
A.摆脱了原有经济理论束缚B.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
C.现代化探索不断走向深入D.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2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重新修订,确立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实现体育腾飞”的指导思想。这(     
A.基于学校向工农开门的要求B.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C.体现了国家建设的时代需求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24-05-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二)历史试卷
3 . 1977年8月发表的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认为:“苏美两家是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然而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正式宣布解放军将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并指出“世界上既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转变(       
A.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B.开启了中国外交新纪元
C.根源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D.得益于中苏关系正常化
2024-04-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从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角度,考察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把李鸿章与左宗棠之争定义为“剿夷与抚夷之争”“防日与防俄之争”,认为当时国内已是“兵疲力尽”,无力顾及新疆,更无力经营新疆;把收复新疆归因于“左宗棠运气好”。他盛赞李鸿章的海防主张,对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之不以为然。1944年,萧一山在其《清代史》则更多的是批评李鸿章不该随便放弃新疆,赞扬左宗棠在新疆问题上“见识宏远,议论激昂”。秦翰才的《左文襄公在西北》、卢凤阁的《左文襄公征西史略》也都把海防与塞防之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壮举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爱国之举。

20世纪70年代,海防与塞防之争被史学界定性为淮系和湘系集团的利益之争。1976年出版的《近代中国史稿》可谓此论的集大成者。在“利益之争”中,李鸿章是卖国贼,但左宗棠也不是爱国者。

1987年杨策发表《论所谓的海防塞防之争》一文,认为李鸿章主张暂时放弃新疆与左宗棠主张立即收复新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主张,其终极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安全。1988年黄顺力发表《重议海塞防之争》,认为海塞防之争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防务问题所引起的策略之争(即“策略之争说”)。1990年杨光楣也认为,双方“都具有抵御外侮的意义,出发点都是爱国的”,“它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策略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后“策略之争说”逐渐占了上风,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摘编自尹全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末,学界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是中共九大和十二大政治报告的高频词,据下表可知(     
社会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
九大84335288272428121386856
十二大128356212312492117775262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B.经济发展开始成为首要
C.现代化建设道路全面开创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4-03-29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8年7月至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着重探讨了各类引进问题,尤其是怎样提升技术引入力度、增加外汇、使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引进海外投资等。这表明当时我国(     
A.加大对外开放力度B.改善经济建设环境
C.调整外资利用方式D.探寻经济发展路径
2024-03-13更新 | 56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湖南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8年,根据中国访欧经济代表团报告,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名工人;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要7000名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名工人,相差14.5倍。 由此可知,这份报告(     
A.意在说明中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B.凸显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得益于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出台D.为深化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庐山恋》,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此片公映后,对于影片中该华侨的语言表达方式、日常着装等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但影片也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情况(     
A.反映了我国全面开放后的社会风貌B.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C.折射出时代变迁影响人们观念变化D.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9 . 宣传画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根据下列四幅宣传画,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对得好》                 1942年《结婚登记》


1960年《妹把红旗当嫁妆》     1978年《渔家女儿上大学》


(1)从上述宣传画中任选一幅,编写一幕对话场景。(要求:对话要紧扣时代背景;对话内容完整,语言逻辑清晰。)
(2)从以上四幅宣传画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语言逻辑清晰。)
2023-12-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东省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有集体鱼塘33亩,过去派几个劳力管理,一年最多收鱼6000斤,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年年亏本。1979年社员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鱼塘8亩进行专业养鱼,年纯收入3100元。1980年下半年,他完全承包了这33亩鱼塘,仅半年就产鱼万余斤,纯收入增加到7250元;而且,生产队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个工,就净收入承包金4500元。不久,陈志雄又增加鱼塘承包面积,并扩展分散在四个大队,雇工进行管理。

陈志雄承包鱼塘的事很快引发了争论,众说纷纭。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赞成承包,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为此,1981529日的《人民日报》以《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为总标题,开辟了一个讨论专栏,摘要发表读者的来信来稿。

广东省社科院与华南师院有两人受到讨论专栏的启发,专程跑到陈志雄所在的沙浦公社做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陈志雄的经营方式同旧社会(资本家)实在没有什么差别”,“陈式承包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脱离集体统一经营,已不属集体经济内部责任制性质,而成为资本主义经营,弊多利少,应予限制”。

广东省委责成省农委组成调查组,再赴陈志雄所在地进行调查,地委、县委也纷纷派出专人,前往查明真相。广东省农委调查组很快写出一份《高要县承包大户陈志雄的情况调查》报告,报告肯定了陈志雄在全公社首开专业承包的先例,从而使人们看到承包制的作用和生产的潜力。报告还说,陈志雄这种以雇佣劳动为主的大面积承包“带有一些资本主义因素,但就其经济效果来说,比原来吃‘大锅饭’要先进得多”。另外,报告列举了事实,证明当地推广了陈志雄承包鱼塘的方式后,“既使社员人人有活干,又发挥了专业户的作用,社员收入明显增加,有的困难户生活大为改善”。报告最后归纳了公社党委、县委和地委的意见,一方面对陈志雄等承包大户存在的问题,“大家都同意要坚决纠正”,同时又提出“对推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应当从总结经验教训上去解决,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限制,不宜采取通报批评的办法”。

《人民日报》组织的讨论持续了3个月,于830日结束。在最末一期专栏上,发表了北京读者佘大奴、黄克义写的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对陈志雄承包有争论的两个问题的看法》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指出:这次讨论,使人们对农村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以后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在认识上又进了一步。对人们解放思想有很大的启发,是一种交流思想、提高认识的好办法。

陈志雄在争论中坚持自己的做法,发家致富。4年内,他向集体上交了承包金14.1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2900多元。还推广了他的捞鱼花、育鱼苗等技术,有5个社员被他培训成养鱼能手,他光荣地被选为高要县的劳动模范。

——改编自季音《鱼塘风波——一次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2007年第6期《新闻战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广东陈志雄承包鱼塘一事引发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1-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