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某乡镇街道上有人经营收费公用电话的照片,当时用公用电话打本地电话一分钟收5角钱。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B.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得以确立
C.电话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
2022-12-06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贵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狂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可口可乐总裁马丁访问北京,提出希望重返中国并在中国设厂。197812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1979124日,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标志着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据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条历记)

材料二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著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后5年里发展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国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贵已经实现了从广州、北京等“点”,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投产的企业经营状况多数良好。

——据王志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材料三   

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可口可乐”奥达民俗除望大赛。如图所示为中国提交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描绘的人物相栩如生,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旦、净、末、丑5种京剧行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夫人希拉里与中国“希望工程”孩子见面,学生向她赠送了此雕塑的微型版,希拉里说: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可口可乐瓶子。此作品现被收藏在可口可乐亚特兰大博物馆中。

——摘编自陈楠《可口可乐瓶与奥运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可口可乐20世纪70年代重返中国和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代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学生向希拉里赠送可口可乐艺术瓶(雕塑的微型版)的寓意。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上表,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6 . 口号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出不同的历史内涵。解读下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流行口号的变化,其体现了我国
A.主流思想深受国际环境影响B.不同历史时期工作重心历经多次变化
C.改革开放在曲折中不断前进D.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
7 . 改革与发展

材料   图是《解放日报》最早刊登的商业广告图片。


1979年1月28日,《解放日报》成为中国第一家刊登商业广告的党报。它的“全国第一”还有:1979年8月12日,第一家刊登“社会新闻”的报纸(非正面新闻:上海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造成很多乘客受伤);1980年1月,第一家创办文摘类报纸《报刊文摘》;1989年1月21日,第一家把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说作为头版头条的报纸;1992年1月4日,第一家出版彩色版周末的报纸;1993年1月1日,第一家以半个版面刊登股票和期货市场行情的报纸。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解放日报》是全国第一家“全员转型”的省级党报——全部记者第一发稿都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APP,成为第一个摸石头过河的人。

——摘编自《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对《解放日报》所出现的众多“第一”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准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9-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0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1245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
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2016-11-27更新 | 18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