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摘编自杨洲、张栋《城市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有利条件,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二   7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国经济网:1979年大事记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特殊政策”是什么政策。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并简要评价此历史事件
3 .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发展B.城乡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C.经济特区模式成效显著D.深圳进入最快发展时期
2022-08-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5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16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著名雕塑家潘鹤于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这一组城市雕塑如今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精神。该雕塑的创作
A.反映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开始B.是为了纪念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C.体现了特区开拓创新的精神D.促进了文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022-06-05更新 | 52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D.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9年开始,国务院将给予广东、福建两省的外贸经营自主权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沿海、沿长江各省市,同时,各种类型的贸易公司纷纷成立。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220亿美元。这说明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外贸出口B.所有制结构改革实现突破
C.对外开放政策得到贯彻落实D.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9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建议中的贸易合作区以后被称为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 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工业利用外资额工业总产值
1985654926662
198725216558311
1990323062202180
199244056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2-03-22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州市六区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