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建议中的贸易合作区以后被称为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技术开发区
2 . 歌词见证历史

材料

歌名歌词节选
《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啊中国 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上表是中国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传唱歌曲的歌词节选。请根据歌词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每首歌曲创作的时期,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要求:点明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①提出“四个现代化”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0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
B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A.AB.BC.CD.D
2021-04-27更新 | 606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07-12更新 | 3407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下列城市中属于特区的是
A.上海B.福州C.深圳D.杭州
2020-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宣传画具有时代的特点。下列宣传画按其所反映内容出现的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一致努力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而奋斗”
②“澳门回归”       
③“特区,中国开放的大门”
④“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
A.④①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2020-05-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8 . 从古至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3)依据上图,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工业利用外资额工业总产值
1985654926662
198725216558311
1990323062202180
199244056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02-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9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11月,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下降到12%,到200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0%左右……。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问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2)结合上图和所学,请你列出我国最先设立的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应该怎样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特区姓“社”而不姓“资”?(从设立经济特区的前提、目的和作用方面作答)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入世后中国降低关税与近代中国降低关税主要有何不同?
2021-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写全得分)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举两例我国采取过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任一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