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出于倭寇侵扰、流亡海外敌对势力威胁,以及海防建设不完善等因素,虽实施海禁但不完全禁止国人正常的海上生产活动,为维护沿海秩序和社会安宁,还组建海军近海巡航,保护海上经贸活动正常开展。明中后期,平息海寇后,允许中国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清初,应对抗清势力实施“禁海”“迁海”政策,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虽出于海防的需要颁布“南洋禁海令”,但没有限制东洋和西洋贸易。清政府虽宣布限定广州一口通商,但事实上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未禁止外商,华人也可出海贸易。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伴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量通商口岸开放,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一度出现了贸易量下滑的局面。从19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产品的贸易额迅速增加。甲午战争后民用机器设备大量涌入中国,并深入内地。

——摘编自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层面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也不排斥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1972年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加,尤其是工业机器设备;1979年,伴随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将包括大部分武器装备技术在内的尖端科技对中国开放,这种局面持续到1991年前后;其后,西方再次对华实施高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禁运。2001年中国加入WTO,通过国际深度合作以升级产业结构;2009年后中国逐渐成为智能科技、通讯技术、先进军事装备的出口国。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明初到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与晚清相比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2023-04-13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78~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时间媒介社会流行语
1978-1993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
1994-1998媒体市场化发展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18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3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12次组卷 | 9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培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5年,上海延中实业发行股票,当时有很多上海市民认购。但一年多以后,很多上海市民发现,这些想象中的“活投资”变成了“死储蓄”,就像有了女儿不能出嫁,有了儿子不能娶媳妇一样,砸在了手里。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阻B.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C.股民对股票交易的期望过高D.国家禁止私人资本入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