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锈,此后连续增长,1845年增至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从商品结构来看,1870~1890年间,中国每年进出口的鸦片价值约800~1200万英镑,是最大的单项进口货物。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把已经打开的中英贸易大门几乎关闭。1957年,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把对华限制降低到与苏联、东欧的同等水平。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1980年,中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时,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设备引进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英国成为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

——据王鹤《中英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贸易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英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 . 据海关统计,1990年同1980年相比,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81亿美元增至1156亿美元;到1989年底吸收外商投资189.8亿美元,开办外资企业2万多家,我国在国外开办企业达645个。这反映了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D.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他们每年驶多少艘船?……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是基督教还是异教徒?

——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赦令

材料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清·张廷玉《明史·宦官——郑和传》

材料四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方对外航海活动的不同。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2022-05-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过去开放政策以鼓励出口为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2006年,明确提出“积极扩大进口”;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扩大进口的表述从“积极”修改为“主动”。这反映了我国
A.市场经济基本确立B.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C.综合国力连续提升D.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学习“改革开放进程”后,某同学按照时序整理了有关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A.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村突破—全方位开放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村突破—全方位开放—经济特区
C.农村突破—经济特区—全方位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经济特区—农村突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开放
6 .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1-10-22更新 | 117次组卷 | 28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7 . 与下列史实最吻合的城市是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最早出现了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广州B.上海C.南京D.宁波
2021-10-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些“闯海人”
A.推动了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B.以实际行动积极呼应时代潮流
C.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D.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
9 . 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2021-04-06更新 | 1139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时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到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四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的大城市,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判断对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那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