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这主要因为
A.加入WTO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3 . 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零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B.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C.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犹存
4 . 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运动
5 .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
6 . 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
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
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
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的群众游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群众游行的主题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其中“思想篇”的标题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A.《改革开放》《奋斗创业》《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C.《奋斗创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D.《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8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9 . 1976年10月,胡耀邦提出“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与上述认识相吻合的中央决策出自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24-25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成立,中国旅游业开始起步。1954年4月,中国国际旅行社(国旅)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国旅总社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当时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当时旅游业主要围绕外事活动展开,主要是与前苏联、东欧及亚太地区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交往。1966年后,旅游业陷入停滞窘境,旅游接待只是用来被当成单纯的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197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签订了互设旅游办事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外国旅游机构的合作开始。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并不具有现代产业特征,发展相对滞后。

——摘编自邵金萍《新中国60年旅游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认为,发展旅游业可先行一步,并提出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思想。他提出,“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之后,一批批由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的旅游饭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还提出旅馆、饭店的服务员,凡是服务得好的,不管年龄大小,工资待遇都要提高;经济效益要和工资挂钩……旅游业用人不能按资排辈,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人。他还特别谈到可以聘用外国人。……“要搞多赚钱的东西,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进口一些酒、可口可乐,搞纪念画册、风景图片,还可以搞一些正当的娱乐”。

——摘编自武市红《邓小平关于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深刻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因素(举三个即可),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第十单元测试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