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2-08-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 .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可知,这一宪法内容出自于(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成为改革的起点

材料一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由于吃不饱,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生产队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份包干合同,如图


材料二 今年(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2370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1966年至1976年,人均年收入在16.5元至40元之间。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歌》


(1)以上材料说明小岗村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镜头二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材料四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对投资额达五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或者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五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材料六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2)据以上材料概括,经济特区实行了哪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特区的建立有何意义?

镜头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仿照表格其他部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镜头四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答出四个事例)
4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019-09-22更新 | 312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__________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81年6月,召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__________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022-11-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
6 . 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
内容 出处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A.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保障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C.对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58—1976年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8年这一历史时期从1978年开始的原因,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022-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7-11-28更新 | 50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卷
9 . 1978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实现了党在各方面的拨乱反正,以下属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内容的是(  )
A.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10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