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郑重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给亿万中国人民带来了春天般的朝气与生机,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浓浓的渴望与期盼。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
2 .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列车,触动很大“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如今,“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以高达350公里的时速在中华大地上疾驰穿梭。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联产承包制的推广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 . 1979年.新华社报道了山东临清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第二年又报道了兰州雁滩公社李德样从生产队分到一万元,被社员们称为“万元户”的通讯。“万元户”一词由此开始流行。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模式初步形成B.农村改革由东向西推进
C.社会价值观念逐渐转变D.人民公社体制焕发生机
2020-01-12更新 | 314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C位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       谁是中国C位?我们从数百公里高的太空展开追寻,在新中国72岁生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C位是怎样炼成的?从上海、嘉兴到江西瑞金;从贵州遵义到陕西延安;从河北西柏坡到首都北京。

卫星发现了一条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轨迹,它揭开了一个世人关心的谜题。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新华社2021.10.1

2022-08-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必要,不是为了“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要用它来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这一观点(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引起了思想界的极大混乱D.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局部)

时间舆论热词
20世纪70年代初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富,小平您好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
21世纪初至今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7 . 197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B.国家经济建设方略的调整
C.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构建D.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8 .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B.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
D.已完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2018-01-13更新 | 63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期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实践: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1)原则:___________、有错必纠。
(2)措施
①加快________冤假错案的步伐。
②国家还____________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③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_______政策和________政策,重申__________政策。
2022-08-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时间:_______年5月。
(2)内容:强调___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__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3)意义: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_________准备。
2022-08-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