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改革经济体制需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官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据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控制粮食资源,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禁止粮食自由买卖。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粮油等实现敞开供应,价格由市场决定,统购统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据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和废止的原因。
2 . 【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实业救国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他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lài)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民国四年(19154月,张謇、张詧(张謇三哥)等成立大赉股份有限公司。大赉公司业务以种植开发农桑、棉花等当时外贸、内需紧俏经济农作物为主,公司集股章程提出:合资本之力,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大生纱厂入股,当地实业银行,几以全部股本,经营垦植。鉴于当时日本棉商成为大生纱厂竞购的强劲对手,威胁着大生的原料供应乃至企业的发展。张謇主张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广植棉产,以厚纱厂自助之力。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摘编自王其银《张骞创办大赉公司的历史影响》等

材料二 国家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逐渐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根据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3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根据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工业化初期规定在土地归农户所有前提下施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农业发展目标是恢复农业生产;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实行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目标是积累原始资本;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等,实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多元经营,农业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

——摘编叶伟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赉公司的经营方式及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意义。
2023-04-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2020年广东GDP总量突破11万亿,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清以前,“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不绝于记载。虽然有近海的优势,海外贸易发展颇具特色,但由于缺乏市场的遍在性(普遍性)发展,这种贸易的特色发展,并没有能形成对广东的全局性拉动。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区位发生了深刻变化,雨热足、物种多、濒临沿海、境内交通水网丰富、海洋经济多元结构等诸多优势,终于迸发式地发挥出来,一跃而崛起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摘自黄滨《宋至明清广东经济发展从边缘到重心的嬗变廓见》

材料二   以下为1953—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增长轨迹表

——摘自《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广东经济发展从边缘到重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后广东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对这种“消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C.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2021-08-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中国教育》记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6 . 据《长沙市志·第十一卷》记载,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1949年为6.94亿公斤,1966年为10亿公斤,1978年为15亿公斤,1983年为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1978-1983年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
7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记载,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其中很多是主动地把工厂交给了“集体”。这说明
A.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B.私营经济受对外开放冲击
C.经济改革迫切须解放思想D.城市的经济改革亟待开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福员“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有非洲出产的珍珠、象牙、厚负等,有越南的藤杖,有伊斯兰瓷器。窝阔台即位之初,他拿出国库的资本交给斡脱(官商),让他们放手经营。《元典》中有“忤脱户,见奉圣旨、诸王令旨,随路做买卖之人,钦依先帝圣旨,见住处与民一体当差”的记载。元沿宋制,设市舶提举司为海外贸易管理机构。1278年,忽必烈下旨:“诸藩国诚能来朝,联将宠礼之。”对外贸易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还把商业税率从30税1,降至60税1,甚至“置而不税”,对从事海外贸易的“舶商、梢水”及其家小,给予“免除杂役”的优待,使元朝对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梁凌霄等《试论元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1978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西方市场的大门正式向中国敞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对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

——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每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2021-04-2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材料三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生产葡萄酒之先河,1896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4年“浴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正式对外营业,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可雅)白兰地、红玖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56年公私合营,毛泽东指示张裕公司,大力发展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销售管理,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年利税突破2亿大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变化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9-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