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679.0119
1954859.0144
19581307.0200
19611220.0185
19621149.3173
19783678.7385
199227194.52334
2002121717.49506
2018900309.56464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52-1958年和1978-2018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5年,天津市十二个工业企业试行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经济承包;企业内部职工实行“包”“保”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针对薄弱环节、关键工序实行单项经济承包。这些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以激发企业活力为出发点B.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D.缩小了我国城乡间的差距
3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对安徽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占比变化的统计(百分比)。据此可知该省
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200013.386.7
200311.588.5
20066.293.8
A.开始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升
C.农村改革成功助推工业的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取得成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英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由于英国近代工厂大多建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旁边,这样在就近取水解决工业用水和动力问题的同时,也便于处理日益增加的工业废水。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世纪5090年代初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运用。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19781992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
1992年以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2年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是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年中共十九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王志安《中外工业化道理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化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