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进行“一化三改”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16-11-27更新 | 1626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这次会议决定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4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21-06-12更新 | 181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都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2021-11-08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与各国友好往来B.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C.增进外汇创收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9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D.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彻底废除
10 .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对每次会议的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成功探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2019-10-16更新 | 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六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