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78 年 4—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三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经济。其中, 谷牧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五国考察,参 观了工厂、农场、港口、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城市设施和居民区等。他们考察 的目的是
A.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B.制定三线建设的布局规划
C.致力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了解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2 . 2018年12月14日,习近平和所有政治局常委及部分在京的党政军主要领导观看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体现了党和国家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定决心。四十年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的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单位:个)。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环境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其他
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3902109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1世纪初231615131933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
C.国家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D.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
2022-07-17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016-11-18更新 | 1172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7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