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78 年 4—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三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经济。其中, 谷牧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五国考察,参 观了工厂、农场、港口、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城市设施和居民区等。他们考察 的目的是
A.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B.制定三线建设的布局规划
C.致力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了解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2 . “这次会议决定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3 . 1978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团去西欧五国考察访问。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 立之后,中央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经过考察,代表团对西方资本 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出访
A.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
B.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C.彻底改变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认识
D.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2020-06-12更新 | 48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推翻帝制”“开天辟地”“获得新生”对应的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3)材料四中图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图二的数据变化反映深圳得益于开放的什么具体举措?

材料四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认为“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四大:继往开来拓市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21-06-12更新 | 18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姜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A.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D.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7 . 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A.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历程
C.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D.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
2018-01-08更新 | 30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三期初暑期检测历史试卷
8 .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浓墨重彩地铺陈开来……”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B.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9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视察时发表了“北方谈话”,主要从三方面强调了“破”与“立”的重要性:思想方面破“两个凡是”;经济方面破“平均主义”;政治方面破“机构重叠”。在“北方谈话”指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
③立“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④立“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0-07-1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