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浔在南宋时立为镇,到清朝乾隆时已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的巨镇,有诗云"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寨人家水上耕"。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吴江的屯村镇自明代以来即为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产品有农器、厨器还有兵器等。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例如苏州元和县的唯亭镇离城三十里,地处娄江上,为太仓、昆山、松江、崇明必经之要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一些富商巨贾在经营得利后大购土地,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市镇的发展。如乾隆年间歙人程永洪,"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又建业于浙江兰溪,置田产,家道日渐蒸蒸";道光年间祁门人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云连,畎亩鳞接"。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江苏太仓所处的苏州地区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当地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的乡镇企业开始改革,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已形成集体企业(主要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从原来主要接受上海在人才、技术方面的辐射,到现在接受的辐射无论是地域、范畴还是程度,均有了更大的拓展和提高。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在积极建设开发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私营企业6267家、个体工商户20873户,太仓市私营个体经济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摘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工商业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苏南乡镇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轮船招商局是百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1873年1月,李鸿章在上海主持成立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洋行买办和洋务企业家徐润、唐廷枢等先后参加招商集股和经营方面的工作,颇有贡献。招商局在中国各大港口、日本、新加坡等处设有分局。1877年,招商局以220万银两购买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全部旧轮船和其他设备,有轮船25艘,运输能力2.7万吨,颇有盈利。1883年共招股本200万两。1897年招商局以历年盈余转作资本增资为400万两。1909年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1924年改为股份公司。招商局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其它许多近代经济领域,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招商局在大陆的财产由人民政府接管,在香港的员工及13艘轮船于在香港宣告起义,回归大陆。成为交通部所属驻港中资国企。1978年交通部外事局长袁庚调任香港招商局,他提出把香港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内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资来搞建设,得到中央支持。之后,香港招商局主导了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口号。如今,中国招商局集团已经发展为集交通运输、金融投资、资源开发和房地产业于一体的超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管理总资产3.59万亿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轮船招商局企业的特点,分析其创建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招商局企业建国后发生的新变化。分析其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