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岁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逝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申纪兰组织妇女穿新衣、扭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遍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我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钛合金厂。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下令关停时,她在老百姓的哭声中给钛合金厂贴上封条,并说:“咱西沟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西沟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89岁时还站在广场上为西沟的“生榨沙棘露”做宣传。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申纪兰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共和国相关制度,概括这两项制度共同表征的社会转变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申纪兰要“让群众富起来”的年代,共和国行进在怎样的时代?概述她在这个时代为“让群众富起来”而奋斗的事迹。
(3)根据材料,尝试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要求:至少两个角度)
2 . 下图是1950~2019年学前教育在校人数和毛入园率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学前教育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符B.新时期我国公办幼儿教育发展迅速
C.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教育发展速度D.改革开放前中国学前教育停滞不前
3 . 阅读如表,材料体现了中国经济(     
       年份
占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2年50.5%20.8%28.7%
1978年27.7%47.7%24.6%
2018年7.2%40.7%52.2%

A.工业布局合理B.依赖第三产业发展
C.农业投资下降D.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2022-09-28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一理论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有影响力。这表明当时我国(     
A.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索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79—1993年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承包制的实施,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有了调整:由过去的税利全部上缴财政、投资全部由财政划拨,变成“利润分成”、“利改税”。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建立       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提升
③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       ④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调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8-17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共八大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1950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③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④2000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8-16更新 | 473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改革开放前10年,海外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有52亿多美元,并且他们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至1998年合同外资总额达5605.75亿美元。这
A.表明改革开放群众基础广泛B.折射了新时期国人精神面貌
C.反映了海外华侨队伍的壮大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②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
③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