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法国的拉伯雷(1494-1553)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漫主义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塑造这三位巨人,来表达其心中的理想。其宣传的核心理念为(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理性主义D.现实主义
昨日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2 . 1970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可见,美国政府(     
A.竭力压制社会运动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服务开支D.致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二战结束后,一位英国学者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种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的混合体。正是英国的武器、行政机构和文化把它们联合成混合体。一旦这种联合力量撤出,印度将分裂为无数个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其中每一个都与其他集团相争斗。该学者的认识(     
A.忽视了印度社会的历史与现实B.意在鼓吹印度民族文化的复兴
C.强调了印度移民文化的多样性D.美化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迹象。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A.文字的普遍使用B.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出现D.国家强制机关的形成
昨日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包装食品巨头享氏,一直在通过提供国际口味的调味品来扩大市场。与此同时,品客薯片在俄罗斯提供蟹肉味薯片,在日本则提供酱油拉面味薯片,追求国际品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据此可知,这些国际品牌(     
A.积极顺应世界文化多样化的需求B.力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C.建立有组织的商品信息网络体系D.旨在满足不同地区民众需要
昨日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波兰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这表明,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A.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B.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
C.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初步实现协调发展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完成了从东向四横贯赤道非洲的探险,斯坦利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成为轰动欧美的畅销书。他有关修建铁路,开发富饶的刚果黄金资源的宣传,引起欧洲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的极大关注。这表明,斯坦利的探险活动(     
A.引发了欧洲殖民者的黑奴贸易B.刺激了殖民者全面侵略非洲的野心
C.体现了英美勾结准备瓜分非洲D.践行了殖民者的“有效占领”原则
昨日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反帝斗争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积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在俄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改为缴纳粮食税,并允许农民可以用剩余的粮食在社会进行交换及流转,甚至可以发展小商品经济。但为了防止农民的盲目性,国家必须加以控制。此外,列宁还强调布尔什维克在保障农村文化发展不走入歧途的同时,还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摘编自唐广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启示研究》

材料二   斯大林掌权后,于1929年结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其建立的社会主义饱受诟病,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相去甚远,但任何人不能否认他建成的的确是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计划经济即国家对经济的自觉管理,实行了按劳分配,在政治上普通工人农民当家作主。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并不理想,但符合国情,在这一模式下,苏联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

——摘编自安启念《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苏联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
9 . 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10 . 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余,还指出:“不可接触制”是对神的犯罪。为此,他不仅将“不可接触者”乐斯美收养为义女,还通过三次绝食为“不可接触者”争取利益。在其影响下,1933年1月8日被定为印度“不可接触者”进庙日,全国印度教寺庙均破例对“不可接触者”开放。甘地的这些举措旨在(     
A.消除抗英斗争中所存在的民族分歧B.丰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涵
C.团结更广大的阶层以实现民族独立D.唤醒底层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