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以降,开始“家天下”。《周书泰誓上》云“官人以世”。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至西周时期进入鼎盛。由分封而形成的王、诸侯、卿大夫、士的阶梯序列,与宗法血缘关系下的各大家族的地位互为表里。分封、授土、授民都是世袭的,采邑与官职相关联,前者为“世禄”,后者是“世卿”或称“仕者世禄”。到战国已是“大争之世”,各诸侯国激烈争斗,都想“辟土地,朝秦楚,茬中国而抚四夷”,采用新的选官办法,过去那种“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袭政治逐步被否定。

——摘编自任怀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真正的官员选拔的框架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搭起的。战国时期,列国根据“建功而兴赏,因能而授官”的原则,任免官吏,进退贤愚。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制度臻于完善,走向成熟。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具有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显著特点,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组织管理的。

——摘编自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世官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以来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述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4)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及两大矛盾的演变趋势。

5 .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是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学习研讨,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史实基本相符的是
A.B.C.D.
7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列选项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助理军政事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10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