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清朝前期,由科举功名之士和退休官员为主构成的士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国家在乡村统治的辅助者,他们担负着代表乡村舆论的责任和作用,有时,也出面充当国家权力与乡村利益之间的调和者。这表明清代(     
A.士绅成为官府与百姓联结的纽带B.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日趋完善
C.政府对知识分子的羁縻成效显著D.权力下移成为时代的新潮流
2 . 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 “罗马法主要是一个非常文明然而非常奴化的民族的作品”“罗马法这种奴役法,最切合君主们的心意”。这体现出罗马法(     
A.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存在着较强的灵活性特点D.蕴含契约自由的思想
2024-03-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历史试题
3 . 目录是一本著作浓缩的精华,目录研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前二个目录中的其中四章,对此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7)与寻求中国道路(1958—1965)
一边倒:毛泽东和斯大林
百花运动
万隆方针
大跃进的经济策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③④①
2023-04-2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硬核提分(五)历史试题
4 .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2023-01-23更新 | 1614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五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传统社会中的士绅在经济上是封建剥削者,政治上是现存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文化上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者。……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正是‘依靠地主士绅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受到冲击出现下移B.封建社会的剥削基础是士绅阶层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权D.士绅阶层延展了国家基层治理
2023-01-13更新 | 407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统编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五十二年万寿恩诏:“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四年,奉旨“以各邑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吴振械:《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前期黄籍和白籍的区别以及东晋后期白籍的变化,结合所学归纳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述清朝赋役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7 . 1978年,我国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立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思维,逐步形成并践行“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总体外交理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理念(     
A.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B.因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而最终形成
C.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为前提D.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门
2022-07-14更新 | 595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辽宁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1945年10月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诉求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D.两种社会制度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2022-06-15更新 | 399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世纪,君主是其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封臣的最高君主。君主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材料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之下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力可言B.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C.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D.封君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9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