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 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 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1世纪起,西欧的日耳受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显得无能为力,罗马法体系便在这种情况下复兴起来,罗马法的复兴以注释法学派的形成为开端,该学派采用神学家们的“经院方法”来研究罗马法,对古代罗马法文献进行考证、注 释、解说、概括和阐述。13世纪后半叶起还产生了评论法学派,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 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转化为现实的法律。他们还把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受习惯法、封建法和城市法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欧洲大陆通用的法律。来自欧洲各地的法律学子汇集于注释法学派 和评论法学派所在的波伦那大学,这些学生回国后从事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授,使罗马法复兴运 动扩展到整个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得以在西欧复兴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与罗马法在中古东西方社会中的共同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的落实,研学旅行成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学生们在旅行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深蕴家国情怀。四川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暑期研学活动,第一站走进“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下列图片是该馆部分馆藏文物。


秦半两钱北宋交子民国法币(1947)


棉布购买证(1956)墨西哥银元欧元(2001)


如果你有幸担任本次研学活动的讲解员,请从以上馆藏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对要解说的对象进行判定,要有场景代入感;解说词须包含文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民族交融的特点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加快统一进程,在统一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华夏族逐渐形成
秦汉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融合
魏晋南北朝由于民族迁徙和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间的交融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达到另一个高峰
宋元北方少数民族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族入主中原王朝。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居,民族融合规模空前
明清明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将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逐渐确定下来,
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解读表格,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 . 民族交融

材料

夏、商、周时期以中原为中心,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中有不少各民族的混血,这决定了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更为包容开放……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元朝空前的统一,打破了分裂割据时期的此疆彼界,将各民族置于一个大熔炉中,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明、清时期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汉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表格内容进行解读。
2023-01-13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份报纸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对1952年1月1日《人民日报》内容提要进行解读。
2022-11-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棨信”是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对该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西汉对张掖己置郡管理B.张掖郡是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C.表明蔡伦改进造纸术还没有传至张掖D.是研究汉高祖开疆拓土史的重要实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结合新中国的外交,解读材料中新中国各版护照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3-10-0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年间,浙江余姚举人杨乃武与葛毕氏(小白菜)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审理时,知县刘锡彤受道听途说影响,认定二人有奸情,因而刑讯逼供迫使二人认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终获清白。该案由于其强烈的现实感,成为后世研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作品。关于冤案的成因,可以排除因官员受贿制造冤狱的可能,造成冤案的真正原因是浙江各审案有关人员的渎职所致。无独立人格身份的小白菜在本案的司法过程中根本没有话语权,无法申冤,也是导致该案成冤的关键因素之一。究其根本,与当时清代法律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状况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刑讯逼供和秘密审判为冤案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基础。关于冤案平反的原因,首要原因是朝廷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始逐渐衰落的皇权,进而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另外,该案还引起外国人重视,有某外使在总署中宣言:“贵国刑狱,不过如杨乃武案含糊了结耳。”反映出该案的昭雪也受到外国舆论的压力,有改善中国形象的考虑。此外,《申报》的跟踪报道和大肆宣传起了很大作用。正如一名外国学者说的,杨乃武案得以广泛传播并被证实为冤,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申报》充满活力的记者们。

——改编自韩剑尘林晓凤《晚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学术史考察与反思》


解读材料中的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2-05-31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部分文献摘录



依据材料,任选两个文献,解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
2023-07-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