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

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形态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阅读下列时间轴,回答问题
(1)写出A、B、C所示的三个历史时期。
(2)写出秦、隋、元三朝创设的制度(机构)各两例。
(3)概括大一统国家巩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 解读《大宪章》

1214年,约翰王在法国吃了败仗,丢掉很多土地,回来后要求英国贵族继续跟他去法国打仗,贵族趁机提出要求,要他遵守封建规范,约翰不接受,贵族们就拿起武器反抗;约翰王打不过他们,只好坐下来谈判,于是就在1215年签署了《大宪章》。以下是节选:

第39款:“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第40款:“余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对《大宪章》有如下论述:“《大宪章》也曾被遗忘,莎士比亚写的历史剧《约翰王》,就根本没有提《大宪章》,这就证明那个时代的人已经不把《大宪章》当回事……直到17世纪才被重新解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问题:
(1)从《大宪章》的签署看出,英王与贵族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形成的?
(2)第39、40款被认为是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项条款,概括其核心思想。
(3)为什么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人不把《大宪章》当回事?
(4)为何《大宪章》到17世纪才被重新解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2019-08-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期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