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毛泽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进行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只要有可能,尽 量争取同一切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国外市场……早在 1954 年,他就指出:“我们这 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 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逄先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关系的构想》

材料二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周年。20 年来,中 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 15.3%降至 7.4%,低于 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 2300 多件,地方政府清理 19 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2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 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 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这 20 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 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 20 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 20 年。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一名政治家认为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美国学者比尔德曾作过统计,参与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中,“最少有六分之五,对于他们在费城的努力结果都有直接的个人利益的关系,而且都曾由于宪法的通过或多或少地获得经济利益”。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宪法批准的过程中,宪法并未提交人民批准。在通过宪法时,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宪法起草人汉密尔顿表示“应该这样组成政府,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不受多数人的侵犯”,“只有一个稳固的结构才能够阻止民主的冒失表现”。

     ——摘编自汪瀛《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与非》

材料二   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和直接领导下制定的,整个制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提交审议的宪法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人民热烈拥护宪法草案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大体上同前苏联1936年宪法相接近,但又是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经验。宪法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注意因时、因地制宜。宪法无论在内容的完备程度、语言文字以及法律规范等方面,都比较符合法律的科学性的要求。因为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这就要求宪法规范的表述要通俗易懂,易于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掌握。1954年宪法在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点。

       ——摘编自宇赘《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分析宪法制定中存在的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宪政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