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代驻藏大臣颁发的部分告示

时间内容概要
1751(清廷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设置,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权限地位等做了详细规定。
1793藏人去世后,一律掩埋,并拨出空闲山地用于贫民下葬。
1795(遵旨减免百姓差徭)达赖喇嘛的亲属及随从派遣较多的无偿劳役,百姓苦累甚重,今后除驻藏大臣核准外,概不准私自派遣差役。
1795各地头人须按原来规定的籽种,耕牛数目,实领实发,不得少给耕牛,多发籽种,亦不得额外多派劳役,私种己田,致苦累百姓。
1832贡布丹隆人与百长及长老同谋,破坏汉藏大事,情节严重,特颁布告示警示,今后应严格执行驻藏大臣的命令。
1843(驻藏大臣上任时的告示)本大臣及随从不谙藏语,需翻译同行,所用马匹驼只均有定数,沿途官员应严防翻译以少报多。
1894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六日亚东关开关,商民人等务须遵照新立条约,赴关时呈报稽查,不得任其自便,致违定章。
1904十三世达赖独断专行,鱼肉百姓,藏印战争中屡违圣命,战败后暗逃他处,不明去向,理藩院特暂免达赖名号,由九世班禅暂代其掌管事务。
1909川军开赴拉萨,乃为护卫西藏地方,使西藏日益强盛之意,百姓不用疑惧。
1910藏地多有挖眼、斩手等酷刑,此类做法藐视人命,悖逆佛法,特此告示,不准罚以挖眼、斩手等刑。

——摘编自袁爱中、后东辉《清代西藏告示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绅之治乡绅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至明朝中后期这一概念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乡绅主要包括在任但休假居乡的官僚、离职或退休居乡的前官僚以及居乡持有功名、学品和学衔但未入仕的官僚候选人等三类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乡绅因其文化上的独占性、政治上的特殊性、经济上的有闲性、地域范围的接近性、社会关系的血缘同构性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几千年封建皇族政权更选中乡绅治理基层社会的习惯虽有调试与变迁,但“乡绅之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性使其始终未退出历史舞台。

——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材料二   传统乡绅一方面通过自身作用维持着县以下基层社会的自治,另一方面则在政治结构上融入“大一统”的国家中。因此,儒家乡绅团体既是文化精英,又是率领民众的治理者,还是幹旋于国家体系的政治家,在传统中国乡村承担着国家治理、社会团结、文明教化的功能。

乡绅阶层伴随帝制延续千年,乡绅作为皇权的代理人实际上延续了权力的逻辑,乡绅拟定的“三纲五常”并非“启民自性”的礼制,而是“压迫齐民”的宗法,这是传统乡绅治理模式的实质。

——赵杨《中国传统社会的“乡绅之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乡绅之治”加以阐释。
2023-11-1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机器化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规模化生产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以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内立法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内立法确立金本位制的国家
国际地位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实力贸易英国垄断国际贸易|
货币信贷建立金融中心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结论 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失衡,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电气化美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

全球化
美国向海外转移生产,成为世界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家,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际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等同黄金的本位地位
国际地位战争二战的结果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
经济实力贸易美国垄断战争期间的军需贸易并主宰战后经济复苏
货币信贷建立新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金融中心
结论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更替,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雄《国际货币制度演进逻辑的揭示及反思》


阅读材料,围绕“国际货币与世界发展”,任选角度, 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2023-11-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为古人关于唐两税法的主要评价。

齐抗唐宰相“督纳有时,贪暴无所容奸。二十年间,府库充物”,“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
陆贽唐宰相“本惩赋敛繁重,所以变旧从新”“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制度弛紊,疆理隳坏”。
苏轼宋文学家“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败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赋存而其人亡者,天下皆是也”。
马端临宋历史学家“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尤为得当”“不征粟帛而征钱,更得为奸以病民”,“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只益见其不足耳”。

——摘编自付志宇《唐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结合两税法相关知识,从表中选取一定史料作为支撑,围绕国家治理如何实践“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战争国际法历程
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VS天主教同盟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931815年,法国VS反法同盟1815年维也纳体系
19141918年,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3年,鲁尔危机1928年《非战公约》
193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VS法西斯同盟1945年《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受着挑战与考验。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结合材料一国际法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短文的形式证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0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根据地货币和人民币发展的部分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其中,壹元和贰角面值的货币上还绘有列宁头像。
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8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

——摘编自戴志强、沈逸林《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等


根据材料中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的“变”与“不变”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中国劳模精神的发展从萌芽到雏形再到成熟历经近九十年。下表反映了我国劳模精神演进的历史阶段特征。

时期劳模代表劳模特征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吴满有、赵占魁等“为革命生产劳动、为革命拼命献身、为革命苦干巧干”的“革命型”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王进喜、时传祥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型”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郭明义、包起帆等以创新创造、争创一流为核心与灵魂,呈现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特征

——摘编自王海亮、李庆华《“变”与“不变”:论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的生成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与劳模”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28更新 | 35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10 . 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

—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

   

图: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 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

       


图:邓澍《和平签名》(年画)1950年创作。1950 年3月至11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运动。

一选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以上两幅美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进行探究。
(要求:对画作由浅入深进行描述、分析、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注重历史信息的运用,分析逻辑严密,表达条理清晰。)
2023-07-01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