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次鼠疫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帝国。14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加之粮食歉收,助推了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据记载,该病最初流行于亚洲内地,后经君士坦丁堡延至意大利、法国,14世纪中叶又传入英国、德国乃至俄罗斯,夺走欧洲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引发劳动力工资增长、货币租税形成以及采邑制度和契约义务的瓦解。在14世纪,该病在西班牙先后爆发了6次,在意大利爆发了3次;14~17世纪里,在法国爆发了6次。至1720年,马赛暴发的鼠疫,则是欧洲最后一次鼠疫。至20世纪,随着青霉素等药物出现,鼠疫才被人们制服。对于鼠疫,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凑着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连死去。这不仅使得怀疑论兴起,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摘编自高玉宽《中世纪欧洲鼠疫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20~1921年,东北鼠疫肇始于海拉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当地旱獭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此时恰逢俄境动荡,沙俄白军纷纷东窜,我境满海各站,俄兵充塞街衢,车站秩序混乱。部分居民害怕被检查,发病时不敢报告,病死后或弃尸荒野,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面对疫情,奉天政府则颁布《各省区筹赈办法大纲》将救灾款项交由地方解决。疫情爆发后,哈尔滨防疫医院院长伍连德提出:由华人力求清洁,自为预防的建议,后亲赴海拉尔调查,通过化验确证为肺疫菌(鼠疫),并公布其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政府则设立防疫总处,统计病例,并出版防疫日报,专门报道鼠疫的流行情况、政府的防疫措施。政府还发布了养阴清肺汤、神仙活命汤等供居民购买或配置。社会大型医疗机构对染疫患者进行收容及治疗,民间的个体医生也开门为鼠疫患者进行诊疗。此外,官商居民不待警界之传谕,已各严行防范,均于住室、街道,满垫石灰

——摘编自梁坤莲《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与社会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鼠疫防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农业机械化得到飞速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农业公司纷纷成立,部分甚至采用联营或合并的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19201940年期间,美国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率从23.1%提高到了9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自60年代开始,就始终保持在60%以上,政府对农业机器化的扶持更是成为其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对于日本来说,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因此只能通过加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改良种子,与此同时,日本还启动了国际化种业竞争战略,一方面运用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培育优势来丰富本国的优质种源,另一方面加强种业国际合作和探索海外育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未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非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在第一次转移过程中保留了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因此其选择返乡后如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将会造成劳动力再次被附着在土地上,从而出现“过密化”问题,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全部农业经营人员中,接受过高中或中专以上教育的人员仅占8.3%,年龄55岁及以上的农户更是占到了33.6%,不仅决定了对农户进行人力投资的成本较高,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于是传统的小规模、原始化的经营模式对国家农业科技及产业化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生阳《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西方镜鉴与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西欧由于气候变化,饥荒横行,引起了粮食供应危机。当时传统的两轮或三轮耕作制被不同程度废止,广为人们接受的是农牧轮作制。从法国加来海峡到夏朗德的所有地区都增加了适应气候而且产量颇高的荞麦和斯佩尔特小麦的种植。伊比利亚半岛早在16世纪末就引入玉米,16世纪末17世纪初,玉米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而雨水丰沛则使来自亚洲的稻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英国的东部“大水平”工程,30余年造田30.7万英亩。荷兰工程师发明的排水方法每年可增6~7平方英里可耕地。英法等国建立了济贫院、养济院等救济机构实施救济,多次颁布法令要求乡绅带头赈灾。城镇和教区也提供一些日常救济和临时救济。17世纪上半叶,年均14万吨谷物通过荷兰松得海峡向西流动以满足西北欧及地中海国家和城市的粮食需求。法国柯尔伯时期则禁止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而鼓励外国同类产品的输入。

——摘编自孙义飞尹璐《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

材料二

时间

简介

2007~2008极端天气导致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连续减产;多国因选择性地对粮食出口进行管制;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诱发投资者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买卖;全球粮食价格指数由70.68点涨至156.64点,47个国家陷入危机,超9亿人遭受饥饿威胁
2020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自20203月,多国宣布暂停或禁止大米等粮食出口。此次危机导致2021年世界约8亿人遭受饥饿,危机期间饥饿人数累计增加1.5亿人
202220222月,俄乌冲突爆发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雪上加霜,至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自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多国为优先保障本国粮食需求采取自我保护手段,密集发布粮食出口限制新规,给高涨的国际粮价又添了一把火。俄乌冲突还导致化肥禁运和能源供应不足,农资价格飙升致使2022年全球农业投入品支出增加50%

——摘编自钟钰等《从21世纪粮食危机看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西欧应对粮食供应危机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1世纪以来三次粮食危机的共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维护粮食安全。
2024-01-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后,隋炀帝征发民夫开凿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作用显著。此后,唐、宋、元均重视漕运,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明清时期,中央设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掌管本地漕事。淮安是大运河上重要的漕运枢纽,明清鼎盛时期与苏、扬、杭齐名,为大运河“四大名都”之一。为确保漕运畅通无阻,清朝设置漕运总督驻扎淮安城,赋予了相应的国家管理职能。大量的码头、水陆联络线建成,并逐步延伸到古城的街巷内部,形成了大量棋盘格式的街道布局。同时由于人员往来频繁,漕船到达淮安古城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淮安逐步融合衍生出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淮扬菜为核心的饮食文化、以淮剧、淮海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传承至今。

——摘编自章耀《京杭运河对淮安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据统计,自1895年至1913年,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业企业就达157家;民族资本在1895年至1927年间则设立2517家,资本达58923万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口大幅度增加,到抗战前夕已达330万人;天津人口从189550多万人,到1925年即增加到100万人以上;汉口1888年城市人口约为18万人,到20世纪30年代也上升到百万人口的规模。沿江的重要开埠口岸城市汉口到20世纪初也开始规划、实施马路工程,市内规划的几条重要马路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1906年初,天津首先开通电车,两年后,上海有轨电车也正式运营。此后,机械化的公共交通开始逐渐向其他城市传播,近代中国进而向电车、公共汽车发展为特征的新式公共交通时代。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淮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对你的启示。
2024-04-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种人才奇缺,科技工作更是如此。党和政府从思想到行动开始理顺并探索科研工作以及科技人才的管理方法。1949年11月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海外科学家归国,并且通过留学苏联、东欧等国家以及建立研究生招考制度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1952年中国收到了近5000种苏联免费提供的书籍,其中许多书被列入中国出版社的翻译出版计划,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之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等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到1955年,我国科研机构达 840多个,科技人员增加到42.5万人。

——摘编自于飞《建国70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始终把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不断修改和完善技术移民制度,在高等教育等领域积极招收留学生。在位法上对私营企业的科技研发加以鼓励和保护,公司和个人从事研发活动并加以商业化转换,可享受税率优惠。大批美国高校从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获得雄厚资助,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美国各界一直在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上居安思危,根据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摘编自张谨《20世纪下半叶美国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发展科技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年978505.1207.3304.3
1825年1100605.4258.2354.3
1850年1262806.34011.4404.4
1875年14201258.87517.2505
1900年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代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2024-03-1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铁路与世界。

某社团围绕“铁路与世界”主题查找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涅在谈到1843年开通的两条从巴黎出发的新铁路时如此写道:我觉得仿佛各国的山峦和森林都在向巴黎逼近。甚至现在,我已经可以闻到德国椴树的气味;北海的白浪正在涌向我的门口。

——海涅(抒情诗人和散文家)《卢苔齐娅》

材料二   在铁路出现之前的300年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不到1%的速度缓慢增长,但在1820年至1870年期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4.18%的速度激增。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材料三   儒勒·米什莱(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反思一次从巴黎到凡尔赛的旅程时写道:如果说宫殿是国王任性的产物,那么铁路就是供每个人使用,把法国联系在一起,反动派害怕铁路的民主影响。出于这个原因,教皇在教皇国禁止铁路,而汉诺威王储也同样反对它们。

——尼古拉斯·费斯《铁路制造的世界》

材料四   1860年,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图书被销往欧洲之外,轮船使得把图书运输到加拿大法语区变得经济。在1845年至1855年期间,铁路使得图书的运输成本降低了75%。

——《印刷书籍与当代德国的建设》

材料五   在英国,有预言说,铁路将把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大家庭,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个神。

——《铁路中的意象》

问题:
(1)请你按照以下标准将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侧重史实的材料
侧重史论的材料

(2)请你按照以下研究视角将上述材料再次进行分类。
侧重经济与生活
侧重国家制度
侧重文化交流

(3)就研究主题“铁路与世界”而言,谈谈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4)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五观点的看法。
2024-04-09更新 | 4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车问世后,英国立即掀起了一股铁路建设的狂潮。……短短数年内,铁路就支撑起了英国的长途运输业。1831年,英国运输总收入高达50万英镑,获利颇丰。1832年,英国已拥有了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年运载旅客35万人次以及70万吨货物……铁路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

——王雄《丝路大通道》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兴建里程表(单位:千米)

时间全国里程各时期增筑里程平均每年兴建里程所有制.
187615.00*外资
18771894364.27364.2720.24官督商办.
189519119618.109253.83544.34外资、商办
1912——192713040.483422.38213.89外资、国营、商办

注:*该段铁路是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于1877年被清政府赎回并拆毁,以后年份不包括该项里程数字。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还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0474千米,运营里程据世界第一,4.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计划,也有望在原定的2030年前顺利完成。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路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变化,并分析中国高铁发展迅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2023-09-02更新 | 19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书,王彪之传》谈到永和末年,疾疫流传,“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唐宣宗大中年间,江淮大疫,宣宗令受疲肄虐的淮南、武宁军等方镇辖内,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后再行交纳。宋朝政府大量印行编辑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擂预防疫病的知识。疫病流行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经常采用医药治疗来对抗疫病,政府曾派出医生带了药品到乡村巡视。

——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材料二   “庚子国变”后,各类瘟疫流行,导致中国秩序更加混乱。许多官员用西医理念实施防疫,效仿西方设立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沽事宜”“派员检疫”安置隔离染疫人员。袁世凯在大法设立防疫院,对所有入港船只实施检疫,聘请中外医生(含女医生)和旧医官共同参与,对入港船只,不论华洋,都要强制检疫,一旦发现疫情,就立即隔离诊治。经数月努力,防疫取得成功。

——摘编自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

材料三   19531月,政务院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卫生部先后颁布《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我国推行计划免疫,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了医疗卫生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治病防病的观念。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个时期的主要防疫方法。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卫生防疫的重要意义,并谈谈对卫生防疫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