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5-05更新 | 231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
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024-02-19更新 | 284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

大事年表

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

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

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

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

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

——《罐头曾经的快生活方式》


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2024-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     
A.清末新政加剧地方的独立倾向B.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
C.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D.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成立在华邮局(客邮)。这些邮局往往直接受本国邮政机构管辖,行使他们本国的邮政章程,发行各自的邮票,不仅收寄他们本国侨民的信件,而且收寄中国人的信件,并按他们的“国内邮资”收寄国际邮件。客邮的出现(     
A.促进了中国传统邮政的进步B.揭开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序幕
C.有赖于清朝国家力量的支持D.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80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5 年德国铁路营运里程仅为6公里,1865 年则达到了14690 公里。1846年,“德意志铁路管理联合会”建立,全德范围内的基本铁路网形成。在此期间,德国与比利时(1843 年)、法国(1852 年)等周边国家的铁路网也相继接通。各邦政府出于对本邦经济、交通以及安全等利益因素的考虑,在铁路建设中出现了一种赛跑性竞争。铁路建设直接刺激了采矿、冶金、木材加工、铁加工和机器制造等一系列行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到19世纪中期,德国已经成为机车制造业强国。1840年1870年间,货物每吨/公里运价从16.9芬尼下降到了5.6芬尼。盘踞于德国市场的英国煤炭也被“排挤”出去了。人们通常将铁路建设与德国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马冰《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特点及其意义探析》

材料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此后,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英、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条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的意义。
8 . 读如表,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A.奴隶贸易持续不断B.生产力迅速发展C.世界联系逐渐加强D.国际人口的迁移
2023-12-15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优质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县财政与省财政直接发生联系,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如图为采取省直管县或省直辖县体制的县级地方政府数量图。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省直辖县或直管县个数
A.增加省级财政调控力度B.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C.变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D.全面落实中央顶层设计
10 .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