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西至四川、陕西,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见下图),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地经济水平趋于一致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C.冶铁中心遍及全国各地D.集体耕种方式得以普及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据考古报告,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表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据表可知(     
A.汉代牛耕使用范围得以扩展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领先
C.汉代陕西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D.汉代牛耕使用范围遍及全国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这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材料二   郭家庄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了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出土了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材料三   《吕氏春秋》 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分地”则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种“公作”与“分地” 的区别,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从160号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
2023-11-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68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经考古发掘,陕西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何尊,尊上刻铭文“宅兹中国”;湖南长沙出土一西汉后期铜镜,镜上鎏金“中国大宁”;广西梧州出土一东汉鎏金“中国大宁”四神博局镜;新疆民丰出土一件汉代织锦护臂,上书篆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湖北武汉博物馆馆藏汉代“中国人民”五乳神兽画像镜一面。由此可见,古代中国(     
A.国家名称西周确定B.手工业门类较齐全
C.文化共同体较稳定D.文化繁荣影响深远
2023-08-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A.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产生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7 . 根据考古发现,在战国时期的魏、燕、赵、秦等地区出土了大量铁制农具,其种类有镘、镰、臿、锄、铲、耙、犁铧等。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B.铁制农具普及全国
C.农业收益得以增加D.冶铁业由官府垄断
8 .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A.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B.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D.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9 .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时期的赵国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形制相似的布币,其中能确定来自赵国的有5种,韩国的有7种,魏国的有6种,燕国的有2种。这反映出当时(     
A.赵国成为了中原商贸中心B.商贸往来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C.铸币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D.诸侯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024-01-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2023-11-16更新 | 395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