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也促使着新兴民族国家新文化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人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印度。他们忙于作出行政、财政和司法方面的安排。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没受到干扰,但也未得到支持。初等教育继续由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乡村学校提供。半个世纪里,穆斯林坚持其传统的文化,仅仅研究伊斯兰教的法律、文学和神学。……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国家言论出处
①中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说
②新加坡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大家族、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录
③埃及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1960年访问非洲时说

   ——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6~18世纪“中学西渐”的史实,并写出当时其中一位著名“传教士”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指出英国殖民印度过程中文化侵略的基本方式,简要说明近代印度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表现,并写出“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的“运动”名称。
(3)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亚非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个国家,并围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德”“孝”“礼”“仁”“正”“俭”“公”“廉”“勤”“能”“敬”“义”“贤”“信”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由此形成厚德载物、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以廉为本等基本理念。

——引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传播与交流》

材料二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背面。伊本·西那的主要贡献是(       

A.把代数发展为独立学科B.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C.收集西亚等地民间传说D.其作品用作欧洲医学标准教科书
2024-05-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类文明自诞生起就不断地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不断被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所折服和同化,并吸收近东多民族不同文明的养分。例如,古波斯的浮雕就带有两河流域雕刻艺术的明显印迹,古波斯还模仿巴比伦尼亚的建筑风格,仿制美索不达米亚建筑中的有翼公牛、琉璃砖及装饰色彩。波斯原先采用古埃及历法,后改用巴比伦历法;还有许多希腊工匠参与了波斯王宫的建造,其宗教雕塑尽显希腊风采。古波斯文明的精华集中体现在其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文化等典章制度建设上,尤其是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帝国效仿的样本。

——摘编自王芳《试论古代中东多元文明的流变及其互鉴》

材料二 托莱多市地处欧洲西南部,三面环海,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连通着地中海和大西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翻译中心之一……托莱多市在中世纪早期就是远近闻名的宗教文化圣地之一,阿拉伯人统治期间带来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学者,使它成为一个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杂居的多元文化城市……托莱多建立了托莱多翻译学院,大批学者从欧洲各地纷纷来此学习或者任教,托莱多翻译学院的发展经历了拉蒙德大主教领导下的创办初期和国王阿方索十世支持下发展的黄金时期……译著和著述所代表的阿拉伯文化在欧洲广为流传,启迪了欧洲人的思想。

——摘编自陈赫明地《中世纪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交往研究——以托莱多翻译学院为例》

材料三 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波斯文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帝国效仿的样本”。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托莱多市成为翻译中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阿拉伯文化“启迪了欧洲人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今全球治理的角度,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发行纪念币。下图为纪念币的背面。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积分与方程计算法》B.《萨比天文历法》C.《医典》D.《天方夜谭》
6 . 如图是16世纪《特拉斯卡拉画布》,描述了阿兹特克帝国被征服的过程。特拉斯卡拉印第安人与阿兹特克帝国有仇,遂帮西班牙人打败后者。当地本土画家以此画纪念此事。据此画推测恰当的是(     

A.西班牙人靠热兵器的优势获胜B.印第安人间的内讧是战败要因
C.阿兹特克人在人数上处于劣势D.此战之后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2024-04-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     
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
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谁就会收到历史的惩罚。这样,从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节选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指出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并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谁就会收到历史的惩罚。

这样,从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节选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并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0 . 1912年,一位年轻人剪辫之前在照相馆留影(下图),照片背后有题识:“壬子秋八月,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即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相馆。计印二张大洋八毛。”这反映了

A.近代男子服饰趋向西化B.社会生活受到时代变迁影响
C.社会保守思想较为强大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