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城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

——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夏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

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产生的双向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如何看待外来文化。
2024-04-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的流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规模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正如戴维·赫尔德所说,“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除了传统的移民国家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开始接纳永久性移民,如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在积极从国外引进移民,尤其是引进技术移民。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但实际上在接纳国际移民,如德国通过家庭团聚的形式接纳了大批移民;而日本和以色列则是通过鼓励过去移居国外的公民及其后代或亲属回国的方式接纳永久性移民;像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则通过积极鼓励商业投资移民和富裕的退休人员移居本国居住而使其国家变成了事实上的移民国家。目前,阿根廷、圭亚那和乌拉圭等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仍在鼓励外来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增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3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