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2 . [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以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最为得当。全国郡国百余郡守理政治民,刺史巡行州内监纠非法。二者各行其事,而收利于中央。当州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后,中央和地方关系也陡然一变。西汉王国大者五六郡,已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东汉末全国为十三州,一州少则五六郡,多则十余郡,与郡相比,地方实力放大许多倍。豪强大族通过充当牧守掾属控制了地方政权,出任刺史的又多为此辈。所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兴起和统一王朝的崩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唐代缩小了州的范围,并且将地方行政官吏的人事任免权直接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管理,因而,唐代的中央集权比汉代更为加强。唐前期这种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作法,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唐代政权的建立处于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之后,因而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成为当时政权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政权的性质正处于从世族地主政权转向庶族地主政权时期,因而有必要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作法以削弱世族地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及影响。的确,唐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使新建立的唐政权牢固地控制了全国,并为唐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由于小州制的实行和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各级官吏,产生了新的矛盾。

——摘编自李晓路《唐代中央集权之变化与方镇的产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不同之处,简述唐代采取上述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围绕地方行政制度与地方治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2-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4 .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推恩令彻底解决了地方威胁
C.唐朝的藩镇加强了对地方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022-11-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
C.五代十国D.王国问题
2022-11-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中后期皇帝常常派遣宦官中使前往藩镇刺探军情和安抚将士,并在各藩镇普遍设置常设的监军机构,委派亲信宦官为监军使以“监视刑赏、奏察违谬”。此举意在(     
A.完善监察以整饬地方风气B.利用亲信延续唐王朝统治
C.分化宦官势力以加强皇权D.分化兵权以铲除割据基础
7 . 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     
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
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
8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与“不变”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9 . 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财政的窘境
C.藩镇实力的削弱D.赋税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