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隋朝建立后。虽对魏晋以来的官制进行了初步整顿,但仍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臃肿、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众多问题。因此隋炀帝从大业二年开始,陆续对官制度进行改革。首先,改革之前各级官员任期满四年就可升迁的规定,“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其次,取消中低级爵位。隋初为笼络人心。授爵过多过滥。隋炀帝“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度之”。即便如此,王、公、侯三等爵位只有子孙立下功勋,才能承袭爵位;第三,改革隋初“前代品爵,皆依旧不降”的旧制度。规定“制魏、周官不得为荫”。不再承认前朝的官位、爵位;第四,精兵简政。裁并州郡,裁汰冗员;第五,增加进士科,正式确定了科举制度,开辟用人新途径。由于隋祚短暂,炀帝对官制改革的效果还没有显示出来,到了唐代这种改革后的制度才得以充分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李仕权《改革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官制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官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迫使北宋职官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改制。元丰三年,在蔡确、王珪的协助下,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恢复唐三省制,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此后升迁、体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改革职官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职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汉代开始规定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但在唐代以前,节日放假还不普遍。唐玄宗开元七年,国家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其中,元日(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冬至各放七天,夏至、腊各放三天,正月七日(人日)、正月十五正月晦日、春社、秋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上巳节)、四月八日(佛生日)、五月五日(端午节)公 初伏、中伏、末伏、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一日立泰》、立夏、立秋、立冬等各放一天。开元二十五年令新增皇常诞节,放假三天。后又经过调整,唐代节假日总天数已多达五十馀天,这堪称我国休假制度中的创举。此后,宋金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

----摘编自 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节假日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节假制度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乾隆时期,有大臣建议改革科举,甚至提出应“别思遴选真才之道”。近代以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主张改八股、停武举,并开考洋务科目、重视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废八股、试策论的主张。《申报》《万国公报》等社会传媒持续参与。1901年开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逐渐争取到慈禧同意废除科举。在日俄战争的压力下,1905年,张之洞等人抓住反对变革的军机大臣王文韶离职的机会,联合奏请迅速废科举、大兴学校。同日,清政府予以批准,并通过临时加开特科、进入学校等措施安排了大批旧科举人员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科举改革过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科举制得以废除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命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其中规定,若官员在当时做判决时没有违背法律,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呑财物。太宗时发布诏令,''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宋代还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通按察赃吏诏》等以及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贪官的腐败行为。

——摘编自李海涛等《宋代廉政政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之摭议》

材料二   1872年7月18日,格莱斯顿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开始实行秘密投票选举法,此后各投票站采用无记名投票法。188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1889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公共机构反腐败法》。法案明确规定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如果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为腐败行为。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凡触犯这项法案的人还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

——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屯田是由封建政府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早在蒙哥当政时期,忽必烈就“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效行汉法,并颁诏天下,“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开始大规模屯田。当时,军队屯田隶属枢密院,百姓屯田即民屯总隶中书省,此外宣檄院管理的屯田为军民合屯。忽必烈前期,由于宋元对峙,屯田沿着凤州、利州、商州、南阳等边境分布,后期西北、京畿地区以及四川地区成为屯田重点,避及东自高丽,西到别失八里(今新疆),北自和林(元朝岭北行省首府),南到江浙的广大地区。屯田使忽必烈时期出现了镇戍之军,军队也从食用牛羊肉转变到种植农作物获取粮食,不再需要从蒙古高原长途补给或就地掠夺。

——摘编自龚书铎《元: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即位后大兴屯田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即位后大兴屯田在军事上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北洋政府建立后,其盐税管理体制基本承袭清制。各地对于盐税的征收和管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中央政府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盐税税目极其繁多,使得中央政府难以精确统计和统一管理。1913 年4月,北洋政府为筹措财政经费,与法国、英国、俄国、德国、日本五国银行团签署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以盐税收入作为担保,五国银行团强烈要求北洋政府改革盐税管理体制,增加盐税收入。在五国银行团的干预和操纵下,北洋政府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盐规管理系统一盐务稽桂系统。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内设华人总办和洋人会办各一名:在全国给地产盐区设立盐务稽核分所,内设华人经理和洋人协理各一名。1913年12月24日。北洋政府颁布《盐现条例》,废除以前各种名目繁多的盐税课目,盐税“除依本条例征收外,不得另以他种名目征税"。在监务稽核的基础上,北洋政府着力完善盐务管理制度,先后颁布《私盐治罪法》《辑私条例》《私监处置办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私盐走私行为,挽回了盐税损失,推动全国盘税收入的逐年稳定增长。

——摘编自岳瑾明(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盐税体制的改革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盐脱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的盐税体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普遍建立的新式供水系统传入中国。天津传统的饮水来源主要是以井水和担运、车运的河水为主,民众取水困难且水质较差,人们认识到“时疫流行,半由水质不洁所致”。1898年,天津英租界首先成立了“天津自来水公司”,供水区域主要包括英法两个租界。1902年,袁世凯主政天津,批准并扩大了“都统衔门”时期已经开始修建的“天津济安自来水厂”,它原只为老城区供水,后延至旧日、法、奥、俄各租界,最后扩展到近乎全市范围。随着新式供水系统的建立,天津市民开始使用抽水马桶,城市部分区域重新铺设了新的下水道系统。

——摘编自刘海岩《清末民初天津水供给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天津建立新式供水系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天津建立新式供水系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