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屯田是由封建政府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早在蒙哥当政时期,忽必烈就“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效行汉法,并颁诏天下,“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开始大规模屯田。当时,军队屯田隶属枢密院,百姓屯田即民屯总隶中书省,此外宣檄院管理的屯田为军民合屯。忽必烈前期,由于宋元对峙,屯田沿着凤州、利州、商州、南阳等边境分布,后期西北、京畿地区以及四川地区成为屯田重点,避及东自高丽,西到别失八里(今新疆),北自和林(元朝岭北行省首府),南到江浙的广大地区。屯田使忽必烈时期出现了镇戍之军,军队也从食用牛羊肉转变到种植农作物获取粮食,不再需要从蒙古高原长途补给或就地掠夺。

——摘编自龚书铎《元: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即位后大兴屯田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即位后大兴屯田在军事上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古典文科学校教育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俄、日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点。
2021-09-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金世宗即位后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在内部,契丹、汉族人民反金丰争迅速发展,外部宋朝抗金复国势力高涨。在这种形势下,金世宗采取了“内安外和”的对策以稳定统治。在政治上继续采用辽、宋的汉官制度,完善了科举制度,创设了女真进士科,参加考试的有女真人,也有契丹、奚、渤海等诸色人;大批任用非皇室女真人、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参与执政;派官员到各地督劝女真户务农,给他们补授土地或者换授良田,禁止买卖土地;提倡田猎、督导女真部民练习骑射,以保持其尚武传统;设女真学校,提倡学习女真文,讲女真语,以保持本民族文化。金世宗在住时,社会较为安定,女真贵族间长期以来的纷争逐渐结束,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故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河北教育 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金世宗在民族关系方面的改革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乾隆时期,有大臣建议改革科举,甚至提出应“别思遴选真才之道”。近代以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主张改八股、停武举,并开考洋务科目、重视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废八股、试策论的主张。《申报》《万国公报》等社会传媒持续参与。1901年开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逐渐争取到慈禧同意废除科举。在日俄战争的压力下,1905年,张之洞等人抓住反对变革的军机大臣王文韶离职的机会,联合奏请迅速废科举、大兴学校。同日,清政府予以批准,并通过临时加开特科、进入学校等措施安排了大批旧科举人员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科举改革过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科举制得以废除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为依据”,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了人籍和户籍;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起诉讼抗告的权利。

清政府户籍制度实际上仍沿了清中后期保甲制度的一些做法,将人户“编牌入甲”。不过,与保甲制度不同的是,清末编查人户的机构是警察机关。1905年,清政府设立了巡警部作为全国警察管理机构,其职能之一便是“掌审定稽查户口章程,管理各省地方户籍,报告户口,暨各省寺院僧道人数、教民人数,外国人入国籍,皆隶之”。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及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在江苏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决定,在镇江,九江两市试点的基础上,再挑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范围。

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1996年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2017-12-19更新 | 33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 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 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 四曰兴利除害, 五曰事失案察, 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
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颁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教材、教参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2016-11-27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监02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