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019-06-08更新 | 6884次组卷 | 46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令: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旧西藏是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被农奴主视为“会说话的牲畜”。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3月10日达赖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党领导西藏人民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埋葬了封建农奴制度,使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获得了解放,为西藏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铺平了道路。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巨大进步。

——摘自中国西藏新闻网《民主改革六十年新旧西藏两重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藏民主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法家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其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以“术”为主的改革。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察法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他还整肃军兵,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他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摘编自《变法图强的申不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申不害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汁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卿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摘编自庚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
2019-05-10更新 | 50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肇始于建国初期。1949年11月1日,中央政府成立卫生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此后,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摘编自唐爱慧《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演进(1978—201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食品监管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食品监管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朝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2019-03-01更新 | 7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江南地区出现武装起义。

材料二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规定,“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分夏秋两次征收,依户等纳线,依田亩纳米粟,“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年间末,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改革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