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晚清政局的腐败,湖南地方治安机构衰象毕呈,保甲局差役甚至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至长沙在1897年发生窃案100余起,破获无几。时任湖南署按察使黄遵宪提议仿照日本警视厅的做法而设立湖南保卫局。他的提议得到了巡抚陈宝箴及当时在湖南的维新人士梁启超、唐才常等人的大力支持。保卫局经费取之于商民,总办及各局局长由官吏充任,大部分副职由绅商充任,绅商民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卫局成立仅数月,即查获并处置盗窃、抢劫、拐卖、赌博等案件近20起。黄遵宪认为保卫局“诚使官民合力,听民之筹费,许民之裹办,则地方自治之规模,隐寓于其中,而民智从此而开,民权亦从此而仲。

——摘编自蔡开松《湖南保卫局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保卫局得以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办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中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元稹又迁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内、外之制同出一人之手。元稹改革公文得到了宰相段文昌和穆宗皇帝的支持。元稹改革公文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内容上,务必明确具体,实事求是,一扫含糊模棱之辞,对升贬者必明示其原因;形式上,则打破骈四俪六的对偶句式,引进单句散行的古文语法;语言上,删繁留简,力求明白晓畅,古朴简洁。继元稹之后,白居易亦写了大量的古文散体制语,明显含有继元稹将公文改革进行到底的意思。公文改革的成功使古文运动取得了最后的、完全的彻底胜利。至此,古文才算是占领了文体的一席阵地。

——摘编自王勋成《唐代公文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军训设备匮乏、训练方式果板以及军训教官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军训流于形式。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国民政府希塑通过学校军事教育以加强国防实力,大学军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随后。在军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军事教育改革在国统区全面展开。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万里长成,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特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推行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育色彩、控制学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军事教育过程中刚性军事管理和威权主义的实施,与五四运动以来在教育界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摘编自朱蓉蓉、李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唐王朝,开拓西域、稳定西域、治理西域被置于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在唐初,面对多个敌对势力,唐代制定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先退后进、先北后西、重点向西的策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安全挑战,化解了各种安全威胁。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武力打击那些执意与唐朝为敌的强悍势力,一经达成军事目的,迅即施行和亲羁縻之策。唐代在西域地区推行两套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套是与内地相同的直属州县制,一套是保留游牧部落旧制的羁縻体制。同时,唐政府确定了与当地“地方精英”共同治理西州的基本原则。唐代还依托西北军镇、精兵布控、屯田和戍边相结合。在边疆防守兵力的征调与召募上,唐代从各个民族征募兵员,以蕃兵为主。唐代对西域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治理西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代治理西域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19世纪,西欧各国相继完成了监狱改革,提倡对犯人实施以惩罚劳动为主,教育导化为辅的刑制。列强以中国刑罚苛重、监狱落后等为借口,攫取了领事裁判权。1902年,赵尔巽上奏,列举了当时把犯人发配到偏远地区地方的流配制度中的“失弊”,建议仿照汉代输作之制。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在赵尔巽的督率下,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这几个省份州县级罪犯习艺所的覆盖面为全国之冠。到1908年,全国已经有20个行省和地区间建立起习艺所。习艺所设立后设立后,原来主刑中的徒、流二刑变得名实不符。1903年,刑部奏准删除充军名目。1910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将徒、流遣刑一并删除。分别改为有期、无期徒刑。各地在改良监狱时,纷纷吸纳罪犯习艺所确定的罪犯管理制度、劳作制度、教诲制度等。

——摘编自孙以东《赵尔巽与晚清罪犯流配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晚清罪犯流配制度改革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罪犯流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0-06-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秦汉时期天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的传统天文学体系。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但到汉武帝时,颛顼历渐与实际天象不符,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对掌握季节的需要。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从全国征募二十余人“议造汉历”。

新历在太初元年颁行,是为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八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定历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改定历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起用了一批有志于改良司法的人才,如曾任司法总长的许世英、梁启超、章宗祥等,他们大多受过西方文化教育,掌握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法律,为改革健全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统计,民国元年以来大理院所有推事的选用,都侧重于留学西方法学毕业生并在社会上素有声望的人。……北洋政府公布实施了《司法官考试令》与《司法官考试实细则》,大部分法官都是经过考试录用上来的。北洋政府也加强了法律学历教育,并且将其作为司法官应试的最主要资格条件,于是民国初期的法政教育兴盛一时,出现了公立法学教育与私立法学教育并存,大学法科教育与专门法政学校教育共同发展......倡言法律的局面。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及其当下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保障司法人员素质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路德维希·艾哈德在战后的德国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理念是:保持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保护自由竞争,限制垄断,同时实行若干社会保障和补偿制度,减少过于不公平的分配状况。1948年6月20日,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开始实施货币改革,新的德国马克取代了旧的马克,通过新旧货币的兑换,短时间内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了93.5%。恢复市场秩序成为可能。货币改革后,几乎一夜之间,西德的商品市场趋于稳定。商人对于市场的信心也回来了。1950年时,物价已经开始下降,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跃居世界第二1951年至1965年间,德国的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6%,德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率高、价格稳定、失业稳步减少的特点,“德国制造”享誉全球,人们称这一时期的德国经济为“经济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艾哈德领导的经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全力推进医疗改革的总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的政治教父”。他在罗斯福医疗改革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医改措施,重点包括,医疗费用由强制保险费和国家总收入中支付,因病因伤的工资由政府补助,医院和医疗机构由地方政府兴办;医药教育和医药研究由联邦政府给子补助。同时他还试图用立法的方式推进医疗改革,但国会只通过了诸如“对医疗教育进行援助、提高医院建设的补助金”等很小一部分法案。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支持率,争取连任,杜鲁门又提出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保险方案:由联邦政府管理,所有公民参加;并缴纳保险费,门诊、住院、护理、检查等医疗服务将享受保险待遇。但杜鲁门的改革方案遭到共和党和美国医学会等利益集团的强烈批判,并,举起“反共”旗帜,将医保改革方案斥为“社会主义医疗”,其中美国医学会耗费150万美元的巨资通过媒体,制造舆论,宣传、抵制改革方案,再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的支持率迅速下降,医疗改革也最终失败。

——摘编自瞿茜《1946—1953年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医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鲁门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