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军国民体育是以兵式体操为主要训练手段,倡导尚武精神,以达保种强国之目的。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始于清末兴于民初,主要渊源于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军事技能的社会公民。近代知识分子觉醒也是该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将体操课纳入学校教育之中。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体操课成为各级学堂必修课程。1911年6月,中央教育会议决《军国民教育案》。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美育和世界观。民国初年,军国民体育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教育思潮。1915年2月,袁世凯颁布爱国、尚武等七项教育宗旨,尚武即为军国民体育。1915年,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军国民体育思想后被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等教育思想取代。

——摘自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 “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随后《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措施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保障范围也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医疗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医疗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0-04-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景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从宪法到政府组织法均设有专门的国家荣誉条款,并出台了授勋条例等,初步形成了以勋章奖章制度、国家荣誉称号表彰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为基本内核的国家荣誉制度。文革期间,屡遭破坏;改革开放后,再次启动。除不断修订《宪法》中对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外,还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尤其是2015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到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涉及武警类、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2019年9月17日,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经中共中央批准,称号颁授仪式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据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建国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元朝以来,官府的文移案牍极为繁冗,使办公文、办公事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如非长期从事无法精通。吏员在封建社会属杂流,文化层次一般较低,他们大多唯利是图,利用办公文的专利上下其手,舞弊弄奸,损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情况到明朝初年仍未改变,当时有官府按原格式报送公文到中央,朱元璋看了非常厌烦。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八月正式颁布《案牍减烦式》。这一改革使公文案牍简易好懂,各级政府主官可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亲自主持政务。而一般吏员则只能管理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朱元璋此举的主观目的是使官和吏分开,利于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一改革客观上简化了文章格式,简化了文字,促进了文风的转变。

——摘编自宋强刚《朱元璋对文字、文体的改革与明代之文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公文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公文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者将中国国力的衰败归罪于普遍较低的识字率及结构复杂的汉字,汉字简化运动开始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经济建设,文化普及成为当务之急。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64年颁布《简化字总表》对将近2000个常用汉字进行简化,平均笔划从11.2笔下降为9.4笔。根据中央“尽量用一个宇替代多个字”的指示,简化方案大量合并汉字:“发”同时作为“發(发fa射)”“发(头发fa)”的简体字。随着单字表意准确度的下降,只能搭配进词组中使用,形成“字简词繁”的负面效果。而且民间自主简化、类推简化的风潮四起,大量混乱的字形带来了沟通的不便。随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70年代之后继续颁布的简化方案逐渐被废止。1985年后汉字简化的热潮时告一段落。

——摘编自陈炽洪《试论汉字简化的失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简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汉字简化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的形势。郑观应等人意识到铁路及电报局等为“利国要政”。1906年,清廷设立专门中央机构—一邮传部,负责铁路、电政、邮政及航运。以铁路为例,邮传部致力于筹措资金创办铁路,发展铁路营运,推动铁路与电报局之间的路电接线,开展路矿联营活动。其成立包含着晚清政府签合数治资源的诉求,“以便把以往各省兴办之事,皆行集中于中央”。邮传部统筹规划,相继默回京汉铁路的创办权,接管外人掌控的邮政,等等。此外,随着新式交通的兴起,“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父母在,不运游”的社会心理也发生变化。

——榜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邮传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邮传部设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即位后,在姚崇、宋环等相的辅佐下,针对弊政进行整顿改革。先天元年(712年),裁汰冗员,销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裁汰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并严格控制官员的选用。开元ニ年(714年),玄宗接受姚崇建议,下令淘汰僧尼,通令还俗12000人。同时下令,各地不得重建佛寺,禁止民间铸造佛像抄写佛经,抑制了佛教势力和奢靡之风。玄宗还派出动农使到各地检括豪强荫占的客户和土地,“检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唐政府以每丁税钱1500,免租调役6年,并由各州县安插在籍外田上。开元时期,全国共兴建了50多项较大的水利工程,多者灌田30万亩,少者灌田也不下10万亩。开元时,逐步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军队在边境大兴田,同时加强军事训练。还在东北设忽汉州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和重建营州都督府,在西北重建安西、北庭都护府,并收复了武则天时失去的西域重镇碎叶,对吐蕃、突欣、南诏族,采取和亲与笼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摘绵自曹金洪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玄宗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为了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后颁布占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王公贵族可占近郊田,大国五十顷,次国十项,小国七顷。此外品官各以贵贱占田,一品占田五十项,二品占四十五项,依次递减到九品十顷。制度颁布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国家户籍剧增。史称天下无事,赋税平均。“牛马被野、余粮栖亩”,农村经济一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制度本身显示了它是一个空文:占田只适用于占田令颁布之后,不适用于之前;而那些占田不足限额的品官之家可以据此补占,而政府却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人民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由此占田令不仅没有限制他们势力,反而助长了他们势力继续膨胀,华北地区表面的平静下掩盖着潜在的分裂危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晋初期占田令实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初期占田令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冗犊泛滥,动辄万言。朱元璋命中书省制定《案牍减繁式》.颁之全国,令各级官吏严格遵守,不得繁文。洪武十五年,发现上京接受考察的官吏大多携带各类已盖公章的空白公文,朱元璋大怒并予以严厉处置。创立“行移勘合制度”,发文机构均须到内府领取已编号的公文薄册,左半册传发,右半册存根,簿册须加盖骑缝公章,薄册用完需立即送回内府归类入档后才能再领新册。朱元璋又建立起公文清核制度,分别由六科给事中和巡按御史负责考评并要求限期改正。同时要求县级以上机构均建立“架阁库”以保管公文档案。洪武三十年,经朱元璋亲自删定的《明律·吏律》中专列《公式》一章,明确了对各种违反公文制度官吏的法办条款。

——摘编自颜广文《朱元璋对公文制度的整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整顿公文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整顿公文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