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7-10-30更新 | 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商银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归纳人民币发行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监察制度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 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周纪·胡服骑射》
(1)根据材料,概括胡服令出台的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胡服令出台前后体现出哪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颁布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而到了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
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优级师范学堂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它是五四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壬戌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