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的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1950年,内务部通令各级政府在清明节纪念革命烈士。各地建立烈士纪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人民日报》先后刊载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等烈士的事迹。沈阳市市北区在中秋节和国庆日前夕向烈属、军属发放慰劳高粱米近20000斤。在农村,代耕工作成绩显著,烈属、军属的农作物亩产量已接近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1955年,有414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国家资助下入学,另有3300多名烈士遗孤得到政府教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属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摘编自熊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691日,光绪帝发布《仿行立宪上谕》,明确了先从宫制改革入手的预备立宪步骤。次日,发布改革官制的上谕,派载泽、袁世凯等共同拟制厘定中央官制的方案。在确立了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又议改地方官制,进行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改革。115日,奕䜣等人受慈禧之命拿出一个基本方案,以供地方督抚讨论参考。到19072月,除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端方以外,各省督抚依据改革预案,在复电中对三权分立、官制改革、地方自治、国民素质、经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官制改革的核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晚清出台地方官制改革试行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摘编自周妤《论清末督抚的地方官制改革策略》


(1)据材料概括清末预备官制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预备官制改革的影响。
2022-03-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东南亚各国陆续遭受殖民入侵,通罗(泰国)坚持闭关锁国,危机深重。1851年,国王拉玛四世鼓励对外贸易,聘请英国教师教育王室子弟;废除诸多强化专制的礼仪;尝试民主选官;允许宗教自由;建立新式军队;修筑道路,建立皇家铸币厂生产便携货币。1873年至1910年,拉玛五世持续推进改革,在尊重贵族的前提下,逐步废除奴隶制和封建依附关系;在不触动寺院教育的前提下,、建立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司法机构和法律法规;设立以皇室成员为主的内阁等。“拉玛维新”历时60年,使泰国经济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

——摘编自马丁《泰国迈向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略论1851-1910年泰国拉玛维新》


(1)根据材料,概括泰国“拉玛维新”的特点。
(2)与中国清朝洋务运动相比较,分析泰国“拉玛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无论征派河夫还是出资雇夫,非专业人员易出现效率低下问题。康熙十七年(1678),河道总督勒辅开始建议废除河夫制,根据防洪的准军事性质征募河兵-河标,专掌维护疏浚堤防工程;设立河营,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之事;改增官守,代替河夫。并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勒铺还改进了河兵的编制,其一是将河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类。战兵分管下桩、下埽等危险和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而守兵分管堤防巡查、运料等较轻工作。战兵每月给银1.5两.守兵1.0两:其二是由于河兵数量对于应付繁重河工来说有所不足,至于岁修加筑,就更加难以兼顾,因此他建议每兵许其招募帮丁四名。帮丁可以是河兵的子弟家属,给以堤内空地耕种,自食其力,不收税但让其参加无偿的河工劳务。可惜,招募帮丁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大的岁修等工程仍行募夫制。

——摘编自李光泉《论清初黄河治理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勒辅河工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初勒辅河工改革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为造应军队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人民解放军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由603万压缩到305万,大军区由11个调整合并为7个。20世纪90年代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军事战略方针的基点定位于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队体制结构进行优化,专业技术兵种部队比例有所上升,全军总员额减少到250万人。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全军总员额进一步下降为200万人,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规模结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摘编自丁伟魏旭王巧伟《新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天子佚乐,而用不知节”,大地主官僚又大肆兼并土地,公元755年的叛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局面。地方上诸侯藩镇割据一方,不供贡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唐中叶开展了盐业改革。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刘晏出任盐铁使,继续进行这一改革。刘晏对国营盐业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他认识到盐利收入丰厚,但置吏太多,“盐吏多则州县扰”,因此他“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刘晏对之前的专卖政策进行了改革,将官运官销予以废除,创立了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通商法。当时商人过境,各级地方机构都要加税,这属于法外苛征,增加了商人的负担,刘晏奏请罢之。“诸道加榷盐钱,商人舟所过有税。晏奏罢州县率税,禁堰埭邀以利者。”他在各地设置了“常平盐仓”,贮存官盐。

——据马涛、周原《唐中叶刘晏理财与两税法改革的再评价》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叶财政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叶盐业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以后,战乱频繁加剧了农民逃亡、土地兼并的程度,封建政府所掌控的户数下降,失去了大量的纳税户,租庸调制也随之崩溃。唐朝政府为了维持冗滥的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庞大俸钱和行政经费,导致了“兵冗官滥,为之大蠹”的被动局面。随着政治的黑暗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吐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也借此频繁侵扰唐朝边境。公元805年宪宗即位,他励精求治、全面变革,其中变革的核心就是财政制度。为了增加唐政府财政收入、重振朝纲,国家财政大权便逐渐由尚书省户部四司转向中央三使。将两税使分为三人,国家赋税划分为江淮以南、荆南以东及三川三部分,并在西北度支使辖区设置榷盐使。改革中严厉打击贪污不法官员,如中书省堂后主书涓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招权纳贿,被刺死。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摘编自马慧芳《浅析唐朝元和年间财政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宪宗进行财政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2-05-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0年代末,为缓解国企改革带来的失业危机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增长下滑,房地产行业被作为拉动消费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由于非国企职工人数已超过国企职工,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已无法覆盖这一人群。1998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拉开了住房改革的序幕。《通知》明确指出"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高收入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随着历史积压住房需求的集中爆发,1998-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由3614亿元增至10154亿元,人均住房面积由18.7平米增至25.3平米。

——摘编自《居者有其屋;回顾1998年住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98年住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8年住房改革的影响。
2022-03-26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一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到唐中叶百余年间,随着政治方面诸多矛盾的滋长,社会经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使得现行的财政制度无法继续执行。唐前期长期实行的均田制,至安史之乱后已完全崩溃,庄园制逐渐形成。唐政府在财政改革中为了适应土地制度的发展形势,废除了均田制,确立了庄园制。庄园制是随着两税法的确立而确立的,私人田庄、皇庄、寺院田庄大量出现,庄田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庄园制下的土地可以买卖,唐后期丞相李德裕的平泉庄,经过三次转卖才到了他手中。出卖土地不限于贫苦农民,买入土地的也不限于富贵之家。土地进入流通领域为土地再分配提供了条件。这种分配不是由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即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支配的,而是由经济手段完成的。土地占有在自我调节的再分配中,同样存在着占有不公的现象,如有的人所占有的田庄达上万亩,而有的人只有十几亩;地主阶级普遍占有土地,而不少农民却失去了土地,为庄园主当佃农和雇工。

——摘编自叶振鹏主编《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叶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中叶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19041月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女子师范学堂由官设立者,其经营当就各地筹款备用,女子师范生无庸缴纳学费"。19062月,慈禧太后"面谕学部,振兴女学";19075月,学部奏兴女学,拟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小学堂章程》,对其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规定和要求,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上得到了合法地位。据1907年清政府学部总务司《第一次教育统计表》统计,全国除甘肃、新疆、吉林三省没有女学堂外,其他各省女学堂总计428所,女学生15498人。女学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周瑞萍、苗连顺、徐新梅《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女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兴办女学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