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2年,陕甘宁边区规定:公荒,由政府分配给抗属、难民、贫农开垦,并归其所有,在一定期限内,免除或减少其税收。有的地方“仍旧保存着个人的土地、耕畜、生产工具和各种财产的私有权,但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却把他们的人力、畜力以至生产工具几家合作起来进行集体劳动”。这些举措
A.废除了封建性剥削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解决了边区的抗日物资需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6世纪前后,日本官员、豪族各自为政,“有势者分割水陆,以为私地”,几乎与朝廷无别。此时,东亚形成的以隋帝国为中心的一元化国际关系,让日本感到了潜在的危机。7世纪左右,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但日本对新罗的多次讨伐均以失败告终,经济发展受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7世纪初,圣德太子汲取中国文化,引入德治思想,实行以尊皇为基础的推古朝改革。他于603年设立的“冠位十二阶”制度和604年制定的《十七条宪法》,均以强化中央集权为基本政治准则,要求官吏从道德上对天皇绝对忠诚。600年至604年,圣德太子曾六次遣使入隋,实行一条“亲隋”的外交路线,在第三次入隋期间,还递交国书,与隋朝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621年,圣德太子病逝,年仅49岁。

——摘编自张守强《论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圣德太子推古朝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圣德太子推古朝改革的措施及根本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1899年,营口爆发鼠疫的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推行卫生制度;俄国和日本出于不同的目的,先后在占领期间强化卫生行政;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卫生成为营口地方行政职能。由于地处地缘政治复杂的东北,列强对营口卫生行政形成的影响有两大特征:一是差异性,以饿、日为代表的列强虽遵循同样的卫生规则,但因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华政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卫生行政。二是调适性,官府虽迫于列强压力基本采纳卫生行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因此,营口卫生行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很难辐射到营口之外的地区。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中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I:历史土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旧中国高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好的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在院系、专业设置方面,较偏重人文学科。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召开,提出人才培养应“专、快、多”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换为“专才教育”。1952年,教育部提出高校院系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统一领导。

通过院系调整,综合大学数量从1949年的49所下降为1953年的14所,专门院校增加50余所;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由1949年的3万余人增加至8万余人。理工类院校比例大幅提高,门类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高等师范院校独立设置,为基础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院系调整工作中,盲目仿效苏联模式,推崇“专才教育”,批判“通才教育”,使高等人才的培养走进“误区”;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摘编自郑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评价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即审官院和考课院,分别负责京官和地方官考核;同时守令考县令、监司考知州、两院考百官,分工明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秀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宋代重视封建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多次修订考课标准。宋代注重对地方官考课,《神宗正史》记载的监司考课内容为: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动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名仕宦,必经考试,考试必有诗文,欲作诗文,必不可不识古字,读古书,记古代琐事。其他若自然现象、社会状况,虽为儿童所亟欲了解者,均不得阑入教科,以其于应试无关也。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故治新教育者,必以实验教育学为根柢。

因而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请举新教育之合于此主义者数端。托尔斯泰之自由学校,其学生无一定之位置,或坐于凳,或登于棹(同“桌”),或伏于窗槛,或踞于地板,惟其所欲。其课程亦无定时,惟学生之愿,是也。杜威尝著《学校与普通生活》一书,力言学校教科与社会隔绝之害,附设一学校于芝加哥大学,即以人类所需之衣食住三者为工事标准,即由此而授以学理,如因烹饪而授以化学,因裁缝而授以数学,因手工而授以物理学、博物学,是也。蒙台梭利之儿童室,即特设各种器具以启发儿童之心理作用者,是也。其他类是之新说,为鄙人之未知者,尚不知凡几,亦足以见现代教育界之进步矣。

——摘编自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191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新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新教育改革的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综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秦汉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改变了台湾“水师无船”的状况。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绒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1886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令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刘铭传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海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1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