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十六年(642年)诏: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膏梁之胄,不敦匹敌(配偶)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古时女子出嫁)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各合典礼,知朕意焉。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

(显庆)四年(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范阳)卢浑、(范阳)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唐初婚姻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2-28更新 | 1816次组卷 | 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8选修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指出,1955年要发动全国讨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5 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的群众讨论陆续展开,并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繁体字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是严重的妨碍。方案强调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改革文字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 平时主要写简体字。下表内容为近现代以来新词汇事例。


——摘编自陈先松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等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场。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摘编自《英国近近现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不同时期重视语言文字的原因和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文字变革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以“利改税”作为国营企业“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纯收入的分配方式,形成了新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4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在新中国税制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税制改革反映出的治国经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47年伊凡四世执政时,国家权力分散,阶级矛盾尖锐。他在“重臣拉达”辅助下,颁布新法典,强化司法机关,吸收城市居民参加审判,规定中小贵族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没有限制波雅尔(封建大贵族)土地所有制。中央设立衙门制度,衙门虽然由波雅尔担任,实际掌权人由军事服役人员遴选,逐渐形成宫廷服役人员集团。地方机构改革主要推行地方自治,废除食邑制度,从各地封建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对中央政府负责。随着改革的深入,波雅尔分裂势力达到与中夫分庭抗礼的地步,“重臣拉达”权力也日益加强。伊凡四世解散了“重臣拉达”,全国实行“特辖制”,对波雅尔实行恐怖统治。伊凡四世也因其雷厉手段被称为“伊凡雷

——摘编自何红《俄国伊凡四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凡四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凡四世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2-09-2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713年7月,唐玄宗刚刚总揽大政,即颁发了《命新除牧守面辞敕》,要求赴任的都督、刺史都要向皇帝“面辞”,以便皇帝面授机宜和讨论理政安民之道。开元二年(714)正月,唐玄宗又颁发《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指出:牧守与地方治乱至为相关,决定于京官内选“宏才通识、堪致理兴化者”授以都督、刺史之职,使京官与地方官相互对流。针对以往考核官吏时,县令虽有政绩,也多不得上考(考绩分上、中、下三等),唐玄宗在《劝奖县令诏》中特别规定:“其县令在任,户口增益,界内丰稔,清勤著称,赋役均平者,先上考,不在当州考额之限也……”欧阳修说:“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诫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

——摘编 自田廷桂《唐玄宗改革地方吏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革新地方吏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革新地方吏治的意义。
2021-04-29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解放区的教育接管工作,先以中心小学为重点,改造学校行政,调整行政干部,新配备的校长、教导主任绝大多数从北京各校有威望的教职员中选拔,老解放区的干部只占极小部分。新解放区小学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自治,废除了过去法西斯化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方面,取消了党义等反动课程,高小增加了政治常识。加强了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开展了好儿童运动,提出爱国家、爱人民、好劳动、好学习、尊师长、守纪律等口号。师资方面,撤换了个别反动教员,安排一般教员继续工作,并通过个别谈话、暑期学习会等形式对大多数教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还安排老区教员以谦虚、谨慎、诚恳、朴素、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去影响新区教师。此外,还通过增加免费学额、举办识字班等措施来吸收和照顾贫苦家庭子女入学,如冀中十专区,经过整顿和改造,入学儿童已达二十万

——摘编自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


(1)根据材料,概括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提升训练(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中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元稹又迁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内、外之制同出一人之手。元稹改革公文得到了宰相段文昌和穆宗皇帝的支持。元稹改革公文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内容上,务必明确具体,实事求是,一扫含糊模棱之辞,对升贬者必明示其原因;形式上,则打破骈四俪六的对偶句式,引进单句散行的古文语法;语言上,删繁留简,力求明白晓畅,古朴简洁。继元稹之后,白居易亦写了大量的古文散体制语,明显含有继元稹将公文改革进行到底的意思。公文改革的成功使古文运动取得了最后的、完全的彻底胜利。至此,古文才算是占领了文体的一席阵地。

——摘编自王勋成《唐代公文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