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皇权与正朔、天命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历代帝王对天文历法的管控都非常严格。但是,由于五代十国期间,政权交替频繁,天文历法之禁没有延续性;加上常年战乱,官方无法及时制订和颁布历法,为满足农民生产劳动对历法的需求,民间只能私修历法,而民间历法的准确度又明显不足。北宋初年吸取前代教训,进行了历法改革。宋太宗在强化天文之禁的同时,又多次向民间发出征召历算人才的诏令,主持铸造了天文观测仪器。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在皇帝的支持下,吴昭素主持编订了《乾元历》。《乾元历》的精确度较前代历法有了明显改进,皇帝亲自为《乾元历》作序,并颁行全国,是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摘编自滕艳辉、袁学义《宋代历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1987年,中共十三大开始探索新时期干部分类管理办法。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进程,使干部选任与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相结合,探索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2010-2020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年规划纲要》,要求着重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0年,党中央又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

——摘编自李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以来我国改革干部选用制度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来我国改革干部选用制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璁大力支持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嘉靖七年(1528年)提拔他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入阁机要间推行改革:调整内阁翰林,开创了“科道官员互相弹劾”的规定,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管,对地方官考核上报吏部查实。为了整治宦官干政,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同时大规模裁员,罢黜镇守太监之职。坚决清理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在二些地区推行“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编”的赋役制度。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张璁是“嘉隆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张璁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元朝以来,官府的文移案牍极为繁冗,使办公文、办公事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如非长期从事无法精通。吏员在封建社会属杂流,文化层次一般较低,他们大多唯利是图,利用办公文的专利上下其手,舞弊弄奸,损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情况到明朝初年仍未改变,当时有官府按原格式报送公文到中央,朱元璋看了非常厌烦。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八月正式颁布《案牍减烦式》。这一改革使公文案牍简易好懂,各级政府主官可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亲自主持政务。而一般吏员则只能管理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朱元璋此举的主观目的是使官和吏分开,利于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一改革客观上简化了文章格式,简化了文字,促进了文风的转变。

——摘编自宋强刚《朱元璋对文字、文体的改革与明代之文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公文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公文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重大改革与国家治理

材料   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经济困难;而桓公欲图霸业,想有一些作为,拜管仲为相,实行改革。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三官制度。……郊外设邑、卒、乡、县、属等机构。……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农为本,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本末并举。

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

——摘编自中华文本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出《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宣布:“ 一,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二、除三大银行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即以截至十一月三日止的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这是因为三大银行有了无限制买卖外汇的基金,可以很容易地稳定汇价,建立法币的国际信誉。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朝末年,“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南北朝又甚于两晋,“博士买驴,书纸三卷,不见驴字”,在民间传为笑柄。此种风气还影响到了公文。隋文帝时,李谔上书请求对文风进行改革。

《隋书》称,隋文帝“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于公元584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又多次发布措辞严厉的文书,以保障文风改革顺利实施。泅州刺史在给朝廷上表章时,因为文辞华丽不实,被交付“有司治罪”。自此,“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隋炀帝在撰写《与越公书》《建东都诏》等公文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隋朝一直维持着这种文风。

——摘编自《隋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推行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公文文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021-01-24更新 | 649次组卷 | 7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4公文-【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在“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潮中,北京城市职工数量及相应的住房需求大幅度增长,城市职工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北京市首先依靠国家投资来扩大住房建设规模,在既定方案的基础上又建设了为数不少的计划外住房,还在市政规划方面做出了一些牺牲,加盖了部分平房。与此同时,北京市调动各单位及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自建公助的方式为各单位及职工的自建住房提供便利与优惠政策。同时,更加充分合理地分配住房、逐步取消租住私房职工的房租补贴、尝试提高公房房租标准等。此外,针对职工及家属人数过快增长的状况,北京市一方面制定了相关精简政策,控制了首都职工及家属人数的增长。

——摘编自徐雪晴《北京解决城市职工住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1956—1959年北京市解决城市职工住房问题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市解决住房问题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庆历四年,知制诰欧阳修等人起草并颁布贡举新制,使得科举考试各方面都有了参考标准。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述》中对庆历科场新制的内容作一详细的录入:进士(省试)试三场,不改封弥、誊录制度。考试顺序为:先试策三道,一问经旨,二问时务;次论一道;再诗赋各一道。关于旧时的试帖经、墨义,今统统取消。关于各场的评判标准:初场引试策,先次考校。内有文辞鄙恶者,对所问不备者(谓十事有五项以上不对者),误引事迹者(谓十事误引五项以上者),虽能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等,并不更考论。对于论,内有不识题者,文辞鄙恶者,误引始者(十事误引三项以上者),虽有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亦不更考诗赋。第三场诗赋毕,将存留策、论卷子上与诗赋通考定去留。合格荐名者,出榜告示。

——摘编自许洪波《宋初科考与文赋--以欧阳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年间"贡举新制"中有关"省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年间"贡举新制"的历史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