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1)根据材料,概括连横编撰《台湾通史》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连横编撰《台湾通史》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1921年春,跳海自尽。毛泽东得此噩耗,写下了悲痛的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深切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忠心爱国的师友。

论及青年的责任,易白沙针对当时的局势指出,干戈环绕於吾人之四周,干戈之外,又有干戈以环绕焉。何地无号啼之声,何处无死亡之惨。我之青岛,切肤巨痛。郁郁泰山,美哉国乎!而五月七日最后通牒,无形之灭亡,视比利时塞尔维亚之山河破碎。我青年唯一之责任,惟祈诸良心判其曲直,仗剑而起。左袒其兄也可,左袒其弟也亦可,而袖手旁观则不可。以非他人他国之事,无中立之余地也。推测将来,吊死扶伤,培养元气,以恢复人间百福,此固慈善事业中第一问题。维持永久和平,廓清野心家之侵略主义,尤人生应有之筹策,是乃未来之青年所有责任也。易白沙关于青年责任的观点,不仅是五四青年奋起的号角,亦是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追求的目标。

——摘编自张金荣《论易白沙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易白沙提出“青年责任”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白沙心目中青年的责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樵(1104-1162)早年曾立志“欲读古今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深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他认为“农圃人”只能认识田野里的植物,但不明诗书之旨;“儒生”通诗书之旨,却是不认识田野里的东西,因此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在治学上,郑樵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不能只是一味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毫无创新。郑樵的史学思想多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出来。《总序》开篇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郑樵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学术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自己的批评是为了“开学者见识之门户”,是要打破当时学术界中“经既苟且,史又荒唐”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郑樵学术成就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樵的学术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左宗棠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三十几年内写给家人至亲的信件收录在《左宗棠家书》中,家书感情真挚,饱含了左宗棠教导子侄,要孝悌力田、克己复礼的殷切期望。左宗棠在家书中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多读经书,博其义理之趣,多看经世有用之书,求诸事物之理。”左宗棠是清末名臣、杰出的爱国将领、收复新疆的功臣,其为官清廉节俭,轻财博施,严于教子,也为后世所重。《清史稿》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扶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摘自盛健《(左宗棠家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思想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左宗棠家书》的价值。
2018-12-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曰: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崇祯皇帝)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援。或曰:自永乐都燕,历十有四代,岂可以一代之失,遂议始谋之不善乎?曰:……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敞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缴纳粮食等物资),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或曰: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曰:金陵。或曰:今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遗筐(箱拒)也。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遗筐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遗筐;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治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简析黄宗羲认为明朝建都北京的具体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黄宗羲主张建都金陵的理由。
2021-09-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明天启二年),曾就皇位继承问题对八旗旗主作过一番重要的讲话,如实地反映出满族在此一阶段根本政制的特点,他说:“继父为国主者毋令豪强之人为君。以豪强之人为国主时,恐其恃力自恣,得罪于天也。一人之识见能有几何,能及众人之议乎?尔等八子为八王若八王同议,可无失矣。选择不拒尔等八王之意之人,使继尔父为国之主。若不取尔等之言,不行善道,尔等则更换尔等八王任臵之汗,选臵不拒尔等之言之贤者。更换之时,若不心悦诚服而有难色者,岂能任尔不善之人之意乎?若如斯,则以恶者更代矣!”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余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叱于岐、丰,无多让焉。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努尔哈赤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策略,其有何特点?
(2)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努尔哈赤的?
2016-1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调研摸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