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2024-02-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战末期,西班牙媒体报道了国内的严重疫情,国际舆论将其命名为“西班牙大流感”。据文献显示,这场疫病的最早病例出现在美国,后向全球蔓延,然而为了保护士气,参战国普遍通过新闻审查制度封锁了消息。1933年,人类第一次分离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此后科学家逐步规范毒株命名,并以年份冠名未分离样本的病毒。2023年,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一词修改为“全球爆发大流感”。这一版教材修订体现了(     
A.史学理论发展滞后于科学研究B.新闻媒体报道不具备史料价值
C.求真求实是史学研究核心要义D.概念命名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口述历史范畴中的“真实”,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历史之真(客观的历史真实)、记忆之真(历史记忆中的真实)、叙述之真(音像文本真实)、口述文本之真(根据音像整理的口述文本真实)。从口述者亲历的历史真实,到口述文本呈现的历史真实之间,即从历史之真到口述文本之真中间,经历了三重帷幕的过滤和阻隔:一是从历史之真到记忆之真,二是从记忆之真到叙述之真,三是从叙述之真再到口述文本之真。 “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经过了记忆、叙述、整理三重帷幕的筛选和阻隔之后,还剩下多少历史的真实?历史记忆穿过主观叙述和主观整理的多重帷幕之后,还剩下多少接近历史真相的‘真实’?”该学者意在表达(     
A.口述者呈现的历史真相等同于客观的历史真实
B.口述历史的首要环节应该是辨别音像文本真伪
C.经过三重帷幕的过滤和阻隔,口述文本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
D.客观的历史真实与口述文本真实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当远的距离
2024-01-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4 . 《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其中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而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中则记载唐朝:“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对于上述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唐书》为二手史料,无可信度
B.《唐六典》为官方记载,可信度更高
C.史料之间互证有可能探究出历史真相
D.证明唐朝时期道教地位低于佛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献史料更能够帮助我们探寻历史真相B.过去留下来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当作史料
C.历史研究需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探寻历史的真相需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
6 . 西方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了所谓的“历史三段论”:“长时段”论述的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中时段”论述的是群体与团体的历史,“短时段”描述的是个体、事件史。据此推知,下列叙述涉及“长时段”相关内容的是(     
A.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B.秦朝的刑法过于严苛,人民摇手触禁,天下愁怨
C.汉末以来,水旱不调者十有九,岁不登谷,民多饥馑
D.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隋唐时期制度渊源,学界一直有“南朝化”、“北朝主流论”的争论。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出,“唐朝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化,易言之,即南朝化。”后来唐长孺先生对这一观点做了进一步发挥。但是田余庆先生则强调北朝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北朝制度主流论”,其学生阎步克又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解释。由此可知(     
A.历史有争议,所以历史真相难以知晓B.在争论中,我们有可能不断接近真相
C.历史真相的挖掘,主要靠历史学家的争论D.只要历史学家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得到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研究“敦煌”得名考原。从史书遗留的河西民族的词汇分析,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突厥语tawuz一词意为“瓜”,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这说明(       
A.音韵学是历史考证重要方式B.敦煌郡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
C.敦煌是唐朝民族交融的典例D.考证史料不充分结论不正确
9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9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希腊史学家波里比乌斯说:“单单陈述一个事件的发生当然是有趣的,但没有教育意义。而当这种叙述再以事件发生的原因加以补充说明时,历史研究才能有益。因为只有以类似历史情况和我们自己的处境相比,才能从中取得推断未来的方法和基础,因为只有学习过去,才能学会在现在的情况下,什么时候行动应当更谨慎些,什么时候行动应当更勇敢些。”下列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解,与材料最为接近的是(     
A.历史之所以值得研究,在于其科学上是正确的或可证明的
B.历史研究之价值,在于人们能从事件中得到各种经验教训
C.历史研究中,要摒弃单纯的对现实无教育意义的历史叙述
D.历史研究之目的在于对历史事实作出合乎因果关系的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