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2023-12-16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4 . 下表所列为部分文献和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由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评价

出处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唐·杜牧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李贽

A.年代久远导致史书记载莫衷一是B.后人的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和公正
C.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全面性原则D.历史人物不可能被后人全面认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9年,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南坡的古墓中出土,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共有21个,动作不一、表情各异、各具特点,而这些陶俑是被放置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陶俑中乐工7人、杂技表演者7人、观赏者7人,完整展现了汉代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场面。这乐舞杂技俑(       
·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A.彰显了西汉民众生活的富足状态B.印证了西汉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
C.是研究西汉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D.能完整地还原西汉贵族奢侈生活
2023-05-0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些年来,一批批聚焦人民之所想的电视剧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山海情》再现扶贫故事;《小欢喜》演绎家长里短;《大江大河》讲述改革发展;《人世间》书写时代沉浮。这些电视剧的脱颖而出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坚持(     
A.以市场经济为指导B.与国际化视野相接轨
C.以为人民服务为导向D.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自19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大约40年左右的时间里,汕头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形成了供水、供电、铁路、公路、港口、桥梁、通信等完整一体的近代设施体系,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使汕头充满浓烈的近代化城市气息。这反映出,汕头的近代化(     
A.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B.得益于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
C.为全国城市建设树立标杆D.折射出中西社会文化的更替
8 . 面对新冠疫情,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已导致百万人死亡;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病毒侵袭,免费接种疫苗,免费全民筛查。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B.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C.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D.医疗救治水平领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文献上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与距今5000—4000年前的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相对应,史称“万邦”。而在考古学上,山西襄汾陶寺、浙江余杭莫角山、山东章丘城子崖、河南新密古城寨、陕西神木石卯等城址,都属于龙山时代邦国的都城。从中可以看出(     
A.文献记载准确反映了国家的出现B.考古发掘完全否定了文献记载
C.考古发掘佐证了部族国家的产生D.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2022-11-18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在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著名的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设想理论等。

田园城市: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这一设想主要针对当时大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解决方案: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居民可得到新鲜产品。城市规模必须加以控制,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界限就分流出去另建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以铁路联系。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于1904年提出。其设想是:工业城市居民在35000人左右,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如市中心的公共活动设施、居住区、工业区等。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火车站布置在工业生产区附近,铁路把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采用高速公路。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不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一个个的,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贯穿性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干线全部集中于这个干线下面,在干线两边按照城市要求设计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尺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现代城市: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均有较大的聚合作用;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是通过用地分区来实现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

——据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28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