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软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调查马王堆土冢,确认是大型的汉代墓葬群。1972114日,国务院发文批准同意对马王堆汉墓进行正式的发掘。其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筒、印章、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文物3000余件,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被称为世界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谈道:“古老的物件是有生命的。”请结合上面的材料,从“文物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23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世纪,强调研究古物的机构与协会开始在西欧出现。19世纪,学者们提出按照石器、铜器、铁器三个依次发展的时代对古代文物进行分类,加上地质科学的突破与进化论的风靡,西欧考古学正式独立并成为一门研究人类及其历史发展进化的学科。至20世纪初,西欧大量基建工程动土,人们从各地考古发掘中认识到文化的地理差异,考古学研究逐渐具有了分辨族群身份的功能。1949年,美国化学家公布放射性碳测年技术,将考古学从断代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关注更为重要的文化变迁问题。

——据陈淳《考古学之演变》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外考古团队、探险家们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在完成一些重要的考古发掘的同时,也掠走了大量古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群在西方接受过田野考古法训练的中国学者毅然回国,与本土历史学者一同开启以探寻中国文明起源为追求的考古研究。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商考古首次证实了中国古代本土文化的存在,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依然流行,直到30-40年代龙山文化的发现与西北地区考察研究的深入才被打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学更新指导思想,增设考古研究机构,新办考古学期刊。随着河姆渡遗址等考古发现的面世,“中原中心说”受到挑战,对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愈加注重对多区域发展的考察,“满天星斗说”“相互作用圈说”等观点陆续出现。改革开放至今,考古学界秉承“重建国史”的旨趣,从事区域历史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赋予考古学科更加国际化的前景。

——据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考古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古学研究对历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2022-03-22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4 . 《说文解字》载:“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史载嫘祖是成都嫘祖村人。近日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不同形式的丝绸残留物,证明了在三星堆文化时期蜀地就已经开始使用丝绸。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必须互证B.丝织技术发端于巴蜀地区
C.传世文献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D.蜀地的丝织技术历史悠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似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
B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距今430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社会分化已产生
D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A.AB.BC.CD.D
2023-04-29更新 | 63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21世纪初,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大量秦简。部分秦简上的“迁陵洞庭郡”未见诸任何传世文献记载;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实物;“迁陵以邮行洞庭”木牌,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信封。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新史料的发现拓展了历史认识视野
B.秦代中国的数学启蒙教育领先世界
C.隐私权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出现较早
D.考古发现必须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2022-06-08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出土的中国古代粮仓概况。

遗址概况
时庄遗址(位于今河南周口)包含龙山、岳石,春秋,汉唐时期遗存,其主体是以夯土墙围合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存。粮仓的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
回洛仓(位于今河南洛阳)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由管理区.仓容区,道路和漕梁等郝分组成。专家称,回洛仑遗址位于祁山南麓的缓坡带,不易积水。这里的土层为黄褐色黏土,直立性强,很适宜筑窖储粮。2014年,回洛仓作为中国中报的"中国大运河"核心组成郝分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含嘉仓(位于今河南洛阳)唐代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窑。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当考古人员挖开编号为160号仓窖上面的土层时.发现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有的颗杜取出来后第三天竟然发芽了。后将其送到原洛阳农科所培葬,第二年竟结出了果实。2014年,中国大运河中遗成功,含嘉仓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镇江粮仓(位于今江苏镇江)镇江粮仓是宋元时期最为繁忙的航道上(江南河;京杭运河长江以南的一段)的粮仓群,现出土遗址13座,并有其他附属建妩出土,如桥,驿站,衙署.河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2022-07-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大联考(6月)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30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