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关于对康有为“公车上书”一事的描述,过去人们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即事件当事人的说法,后人往往信之为确论;而今也有学者依托档案史料研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18省联名上书,并不是督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送去。由此可以得出(       
A.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B.运用一手史料能够复原历史真实
C.通过后人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占有更多原始史料更有利于探寻真相
2 . 据如表可知,二位学者均强调(     
1884年德国学者花之安在《史学项谈》中提出:“论史尤贵考求古迹,如上古之碑记、器皿、古物留传,皆可資吾考据,此皆足以广见闻而资博识也。
1902年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在《社会学》中说:“欲研究原人之状态,自区区旧器遣物外,无适当之方法。”
A.历史史料是研究认识历史的基础B.旧器遗物在研究上古史中的作用
C.认真考求古迹必能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多元有助历史研究深入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名校
3 . 下图是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胜利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这艘红船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     
A.实物史料B.音像史料C.口述史料D.文献史料
2019-1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写成《史记》。而刘歆在其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的记述则是:“后坐举(举荐)李陵,陵(李陵)降匈奴,下迁(司马迁)蚕室(实施宫刑之囚室)。有怨言,下狱死(司马迁死于监狱)。”据材料可知
A.官修历史才能作为正史B.间接史料是不可采信的
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D.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5 .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2019-01-30更新 | 847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学家陈垣以某人考订杨贵妃年岁为例,指出三项缺失:一、册寿王妃(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二、杨贵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三、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陈垣以此为例,说明研究历史问题,应该重视
A.具有证据意识
B.得到历史真相
C.广泛搜集史料
D.运用可信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光明日报》记载“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这体现出
A.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B.两部文献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甄别、辨伪
C.清政府方面的解释更接近历史真相
D.两部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会影响历史真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