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关于对康有为“公车上书”一事的描述,过去人们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即事件当事人的说法,后人往往信之为确论;而今也有学者依托档案史料研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18省联名上书,并不是督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送去。由此可以得出(       
A.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B.运用一手史料能够复原历史真实
C.通过后人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占有更多原始史料更有利于探寻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省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对于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封闭型的落后政策的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锁国政策并未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
B.日本锁国的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封建统治
C.对日本锁国政策的研究缺乏一手史料
D.应将日本锁国政策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欧洲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非洲黑人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滞。19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后,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它是古代文明人的创作,同时又称这是外来人模仿欧洲建筑建造的,“土人”未曾参与。这说明(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解释B.文献史料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研究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史学研究进步依赖考古发掘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名校
6 . 下图是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胜利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这艘红船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     
A.实物史料B.音像史料C.口述史料D.文献史料
2019-12-17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7 . 据如表可知,二位学者均强调(     
1884年德国学者花之安在《史学项谈》中提出:“论史尤贵考求古迹,如上古之碑记、器皿、古物留传,皆可資吾考据,此皆足以广见闻而资博识也。
1902年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在《社会学》中说:“欲研究原人之状态,自区区旧器遣物外,无适当之方法。”
A.历史史料是研究认识历史的基础B.旧器遗物在研究上古史中的作用
C.认真考求古迹必能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多元有助历史研究深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C.端纳口述《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D.《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9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点?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2019-01-30更新 | 5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写成《史记》。而刘歆在其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的记述则是:“后坐举(举荐)李陵,陵(李陵)降匈奴,下迁(司马迁)蚕室(实施宫刑之囚室)。有怨言,下狱死(司马迁死于监狱)。”据材料可知
A.官修历史才能作为正史B.间接史料是不可采信的
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D.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