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踢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3)材料三、四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4)从史料类型(即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记,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评析材料三、四论点依据的价值。
2022-01-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记载。以上记载可用以说明(     
记载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刘以桐(团民)《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案杂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
秋毫无犯
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大臣)《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A.历史记载因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C.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D.作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中,有一组叙述墓主生平的出行壁画,其中一幅的配图文字为举孝廉时。见下图。


材料二   孔子见老子的故事,频频出现在汉墓的壁画上。山东孝堂山东汉石祠孔子见老子的壁画就是代表之一。见下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可以印证汉代哪些历史现象?请结合村和所学知识对该历史现象予以简要说明。
(2)同一则史料用于研究不同的对象时,既可能是一手史料,也可能县二手史料。请以材料二的图3壁画为例,论证这个观点。
2021-07-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一(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一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官方公布的属于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B.苏联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叙述较为客观
C.回忆录属二手史料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需要留意各类史料背后的主观目的
2020-07-28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国维是早期研究甲骨文的重要学者,他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作比较,以甲骨文的记载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这说明
A.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有利于甄别真伪
B.《史记》等二手史料不能作为探究历史真相的证据
C.只有考古史料才能印证历史的真伪
D.《史记》的记载是司马迁伪造的历史材料
9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2017-11-03更新 | 2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B.一手史料的价值会相对更高
C.《戊戌政变记》史料价值不高D.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2020-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统一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