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2016-11-18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017-08-3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
2009·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        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        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2-07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