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山海经》一书,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作《史记》时,摒而不取。历代史书的经籍志、艺文志也往往把它列入小说类。但史学大师王国维却从《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发现了商先公“王亥”的事迹,与出土文献甲骨文可以互相印证。这说明
A.旧史料中仍有重要资料“藏在深闺人未识”
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
C.小说在研究历史细节问题时“不可或缺”
D.史料价值高低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2022-03-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双方参战的军舰来看,力量似乎均衡,但结果相差十分悬殊。清统治集团认为中国在东方仍然是大国,日本“蕞尔小国”不足为患。它们一直都把防止农民起义、镇压农民起义放在首位,建立海军意在沿海无事即可,故北洋舰队建成后,从此停止购船,一些购置较早的舰船航速较低,没有及时更新。北洋舰队水雷船排在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18946月底,在朝鲜半岛备战之际,丁汝昌竟收到下次实难送煤的电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弹药不足,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开花弹”严重不足。

——付忠信《谈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根源》

材料二   1937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我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敌6万余人。从武汉失守到19458月大反攻前的610个月期间,正面战场并没有严重的战事。日军侵华的主力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占其侵华总兵力的62%。由于解放区军民长期的浴血奋战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建设,为大反攻准备了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敌后解放区成了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基地。

——陈向阳、孙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海战“结果相差十分悬殊”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经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述敌后战场在抗战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中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历史,从商周起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目的也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代学者许嘉璐也提出:“无科技无以强国,无文化足以亡种”。这些论述说明
A.历史是史学家挑选出来的人类发展精选集B.历史的存亡由历史学家个人意志主观构建
C.历史学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历史研究应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
2021-12-1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月首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王世系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这说明
A.学者的权威性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商代的历史必须依靠甲骨文才能廓清
C.文献史料有实物史料佐证能更加可靠D.神话传说只要加以考证都可成为信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兆麟在讨论会上提出;“湖北军界同情命者,占十之六七;军队训练程度较优,而且武汉供给军队用之军资亦甚多,军队最重要者;弹药、粮秣、被服耳。汉阳的兵工厂,弹药不可胜用也。汉口之大商埠,粮不可胜用也;武昌有各大工厂,被服不可用也,且按兵要地理之关系:以中国形势,占领扬子江,则可左右南北,说湖北居于扬子江中心,即孙子所谓衢地是也,我日知会所计划革命战略,要由湖北首义,然后向北进展,以北京作为作战目标,但孙中山之主张,皆有胜算、宜分进遣行

——吴丹军《论吴亮,中国之拿破仑鄂军之毛奇、民国之父》

材料二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1912年至19186间投资总额达1.4亿多元,比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16年间的投资总和还多3000多万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人阶级壮大的过程,…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自己青年时代常读《民报》,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产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约有10%出身于同盟会会员

——史艺军、宋成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吴兆“所计划革命战略,要…由湖北首义”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之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辛亥革命为1921年开始的革命所作的“革命的准备”。结合所学,概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辛亥革命的遗留任务做了哪些重大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591次组卷 | 50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54次组卷 | 7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