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研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 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注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曲大陆学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成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 发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
(2)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何补益之处? 这种撰史方式有着怎样的意义?
2024-04-2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始印欧语是印欧人的语言,随着印欧人的迁徙而产生了印欧语系。学者运用了多种学科的办法复原了印欧人的迁徙路径。印欧语系的构成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和南部,涵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印度次大陆北半部以及伊朗高原的语言。印欧语系又被分为若干语族,包括日耳曼语族、意大利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族、安纳托利亚语族、吐火罗语族(包括焉耆方言、龟兹方言)等。原始印欧人的起源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1926 年提出印欧语系起源于乌克兰黑海以北、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大草原地带,他用印欧语中的动植物名称来描绘印欧人的居住环境,又以“马匹”“车轮”等词确定其所处年代。柴尔德的观点在立陶宛裔考古学家玛丽亚·金布塔斯的著作《史前的东欧》中得到进一步引申和论证,并于1963 年首次提出“库尔干假说”,根据考古墓穴中发现的冶金术、青铜兵器、战士和马匹遗骸,推断早期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 4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之间从东欧大草原迁徙而来,他们向西扩张进入东欧、中欧和北欧地带,向南到达了北高加索、小亚细亚一带,向东抵达乌拉尔山东部。


(1)依据材料及所学,描述印欧人的主要迁徙路径。并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影响。
(2)材料摘编自杨文姣《X学、X学、X 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学者最有可能会运用哪些学科复原印欧人的迁徙,补全题目。
2024-03-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中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白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

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1)分别指出上述学者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
(2)请用观点4,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中任选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实充分,解释合理,逻辑严密,分析全面)
2023·山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地位的提高”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

第1章总则第4条        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

材料二   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

   

材料三   19491956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女职工年末人数表单位:万人

年份合计工业建筑业和资源勘探农林、水利、气象运输和邮电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城市公用
事业
科、学文教卫生金融
保险
机关
团体
194960.032.50.10.11.05.1
13.40.57.3
1952184.893.11.10.53.216.80.241.64.124.2
1953213.2105.93.01.04.019.90.546.04.928.0
1954243.5114.63.62.05.529.10.453.95.628.8
1955247.3110.34.12.46.531.30.855.15.331.5
1956326.6129.89.04.67.068.21.767.15.633.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中国妇女统计资料》

(1)材料一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何重要价值?
(2)材料二、三作为研究主题的证据,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考量新中国初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3-10-2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回眸百年历史,中共中央驻地经历了多次迁徙、变化,透过这些变迁,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的百年历程。下表为《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表》,读表,回答问题。

始驻期离驻期驻地
19217192210上海
192210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
1923219236上海
1923619239广州
1923919274上海
1927419279月底10月初武汉
19279月底1933年春上海
1933年春193410月长征前瑞金
19351219367瓦窑堡
1936719371保安
1937119473延安
1947319493西柏坡
19493至今北平(北京)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党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中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蒋梦麟、何炀松等为代表的留美学者开始对美国史学讲红了译介与引进.标志着我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主要通过苏联学者的著作间接了解西方更字的发展概况用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批判取代严肃的学术研究。国内的差国史学研究王要服务于对盖幽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史进行揭露与批判的政治任务,沿有开属对美国史学的深入研究西方史学大多采取摒弃的态度。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者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研究中、和研究室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数学者开始从历史主义和科学史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去研究盖国史学史的相关问题,促使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作出理性考察与评估。通过反思,学界逐渐消退了“西学热”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而趋干求实与稳健.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摘编自徐良《百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史学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指出其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3-10-13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10 . 历史教科书的目录能够反映编写者的史学研究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表为陈隆波等主编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的目录。

目录
第一编人类的原始时代及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早期发展
第二章农拼言牧的产生和氏族社会的繁荣
第三章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和原始文化
第二编早期文明游牧部落于农耕世界
第四章文明的开端两河、尼罗河流域的早期奴隶制社会
第五章文明的新源地和早期文化交流的发生
第六章早期游牧、半游牧等部族的迁徙与农耕文明
第三编大帝国的形成和古典文明的全盛
第七章从亚述到波斯西亚北非军事大帝国的更选
第八章从分立到统一南亚和东亚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
第九章从城邦到帝国地中海区的统一
第四编国际交往的扩大蛮族入侵和奴隶制时代的结束
第十章四大帝国的并立和国际交往的扩大
第十一章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十二章蛮族入侵与奴隶制时代的结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写者的史学研究视角(至少选择两个视角加以分析)
2023-10-09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