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

20世纪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称赞王安石变法“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总之,他认为,“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20世纪3040年代,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等


材料从不同视角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任选其中两个视角,进行合理解释。
2023-1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1   明清时期的《竹枝词》描绘道:“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门前争眺望,云帆无数傍人舟。城中阛阓杂嚣尘,城外人家接水滨。红日一竿晨起候,通衢多是卖鱼人。”

史料2   乾隆时编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济州城南天井闸之东有祠曰报功,祀宋康惠(明朝工部尚书,治河名臣)而下治河诸名臣于其中。”道光时编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总督河院在州治东,或曰元总管府旧治,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建。弘治间尚书陈某、隆庆间都御史翁大立重修。”

材料二   明朝时,皇帝下令疏浚大运河,罢黜海运漕粮,全由运河运输,不断减少漕运船只顺载货物的限制,济宁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明太祖下令“开垦成熟者,听为己业”“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全家还发北外充军”。此外,明政府还蠲除了山东一些特殊年份的秋粮,这使得济宁的山东经济中心地位不断恢复。明永乐年间会通河畅通后,“南控徐沛,北接汶泗”,成为南北漕粮与商品运输的重要码头,济宁迎来了它的兴盛与繁荣。

——摘编自于腾《试探明清时期华北沿运城市夜市经济的繁盛——以济宁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则史料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济宁社会有哪些价值。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济宁城市繁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出处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唐]吴兢《贞观政要》
上遗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
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50多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市井最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最热闹的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纵观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斯、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材料三   今天的开封城有一处公园,名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名画《清明上河图》复原建成的,漫步其中,恍若置身于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井生活。

材料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辨析其对研究宋朝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3-10-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传,Coca-Cola原译为“蝌蝌啃蜡”,在1928年悬赏征名酒动中,旅居英国的蒋彝教授因首创“可口可乐”而获得奖金。但有学者指出蒋彝自述1933年才前往伦敦、1935年翻译该译名,还发现了可口可乐公司注册商标的相关档案(图)。这说明(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公示的“可口可乐”商标审定书
A.史学研究必须有一手史料B.文献史料价值高于口述史料
C.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D.年代久远历史事实莫衷一是
2023-04-21更新 | 43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
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23-02-15更新 | 504次组卷 | 7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8 .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暴虐无道。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汉)《史记·殷本纪》
商相伊尹流放太甲后,篡权夺位,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并杀了伊尹,成功复位。(战国)《竹书纪年》
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商)甲骨卜辞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商朝王位传承无序B.伊尹并未自立为王
C.太甲诛杀伊尹合法D.商朝国家机构完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珠江出海口,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是古代祭祀海神的场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拜祭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

——据《广州南海神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南海神庙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的价值。
2022-12-06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息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材料二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治乱之源”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义取简明。不主褒贬”,“凡有立论,皆有凭据”。他搜集当时的奏语、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等,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圮事〉》等


(1)根据材料一,请你从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夏燮对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学的主要贡献。
2022-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